News

關愛銀髮族
時時關心 幫長輩防詐騙

文/吳第明(臺北市社區銀髮族長期照顧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 圖/達志影像 (2025/3/19)

 八十二歲高齡的岳母,前年接到詐騙集團的電話,被詐騙十萬元。岳母為人一向精明幹練,做事明快,家中事務都是岳母說了算,不僅照顧一家大小,也將自己的事安排得井井有條,讓人非常放心。她很有自信,對奇特的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與學習力,並且對女兒非常關愛與在乎,這一點也許就是岳母被詐騙集團詐騙的關鍵因素。

 隨著岳母年齡增長,漸漸邁入超高齡,對緊急事務的洞察力、判斷力與警覺心,都大大降低,這可能是岳母被詐騙的第二大原因。

 第三大原因,應該是我們從來沒想過精明的岳母竟然有一天會被人惡意詐騙,造成財物損失,因為岳母平時非常節省,連花五十元買彩券都捨不得,但對將金錢花在女兒身上卻十分慷慨,因此,我們平時並未特別叮嚀岳母如何預防詐騙,或是提高警覺心。

多關心 
讓長輩獲得安全感

 這次詐騙集團是以假冒「健保局」官員的方式,謊稱她女兒因積欠健保費用將被法院關押,岳母只要立即到郵局匯款就能解除。

 岳母遂依電話指示,直奔郵局匯款,也許因金額不多,承辦人員並未特別關心與詢問匯款動機與用途,岳母從接獲電話到匯款完成,時間非常短。等岳母回過神來,她人已經回到家中。

 岳母越想越奇怪,去電健保局求證匯款帳號的真偽,健保局隨即告知此帳號為「詐騙帳號」,已經很多人受騙了。這時,妻子正好去岳母家探視她,雖然為時已晚,但在妻子耐心的安慰下,岳母逐漸釋懷,及時化解她挫折、自責的心情。

 然而岳母再三向妻子叮嚀「千萬不要告訴其他家人」,凸顯長輩注重「面子」,不希望家人認為自己老了,沒用了,不希望家人視自己為負擔,更不希望大家因為這件事不信任自己,所以潛意識裡希望越少人知道越好,最好從此不要提起,也不想「負面」標籤貼在自己的身上。

不責備 
長輩遭詐騙易挫折

 依目前的科技與行政規範來看,被詐騙的財物是要不回來了,岳母經此一役,應該印象深刻,必將時時警惕,前提是在長輩的認知能力不退化的狀況下,才能稍微具備警覺心,如果長輩有失智症狀或糊塗混亂時,家人必須執行更嚴謹的預防措施,比如代為保管財物及重要文件等,每天聯絡,或是直接與長輩住在一起,避免他們因為落單、獨居,以致詐騙集團有可乘之機,錢財被騙事小,如果長輩因此導致心理創傷,一病不起,影響就大了。

 依據警政署統計,民國一一二年有五千三百起詐騙案件的受害者是六十五歲以上的高齡長輩,平均每天有超過十四名長輩蒙受財物損失。人生閱歷豐富的高齡長輩一旦面臨衰弱、老化、退化,晚輩應隨時關注,給予安全感,為長輩守住畢生積蓄,維護財產與心靈上的平安,讓他們安享平靜安全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