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銀髮族
創造有用感 為長者生活找重心

七十歲的張爺爺對長照機構裡社工每天精心設計的文康活動、遊戲、美勞都不感興趣,且常常生氣。
讀報展現生活熱情
張爺爺有每天看報的習慣,工作團隊發現後,有了能夠讓長輩發揮能力的創新構想,就是請張爺爺整理一星期報上的新聞,每週為大家讀報一次,讓其他長輩知曉重要新聞。
神奇的是,張爺爺不僅開始為每一週的讀報活動認真準備,還參與了機構內原本就有的團體讀報活動,就這樣,增進了張爺爺的人際關係,也降低他發脾氣的頻率。張爺爺的人緣愈來愈好,開始能融入長照機構的生活,和其他長輩互動的機會也變多了。
高齡者常常因為長久疾病纏身,家人及兒女不在身旁,或是失去生活重心,對生活不感興趣,這樣的狀況可能還達不到憂鬱症的程度,也不須諮詢精神科醫師或用藥物控制,但如果旁人或家人能細心觀察,願意花時間與長輩溝通,也許能覺察出蛛絲馬跡,找到可以讓長輩重拾生活樂趣的關鍵。其實長輩對生活不放棄,對晚輩來說,也能降低照顧壓力。
重拾生活樂趣方法
遇到失去生活樂趣或是對生活不感興趣的高齡者時,晚輩或照顧者可以從四個面向著手。
‧尊重選擇
陳奶奶因為視力模糊,無法自理生活,卻堅持自己洗衣服,晾晒衣服,因此長照機構決定將陳奶奶的床位安排靠近陽臺,並加購一套高度適中且可以活動的晒衣架,擺在離陳奶奶最近的陽臺,讓陳奶奶可以維持原來的生活習慣。一
‧傾聽聲音
呂阿姨是失聰失語的高齡者,平時以溝通板溝通,因不方便寫下太多回應,長照機構邀請手語老師每週定期到機構陪伴呂阿姨,以便透過手語溝通發現她的需求。
‧提供幫助
周爺爺的興趣是玩平板,長照機構委託志工協助購買,並幫忙設定網路,確保周爺爺可以順利上網獲得他想要的資訊。
‧啟發興趣
因行動不便而坐輪椅的李阿姨,平時有到廟裡拜拜的習慣。為了讓李阿姨重拾對生活的信心,每隔一段時間,長照機構人員就會帶李阿姨到附近廟宇,不僅穩定李阿姨的心情,也讓她重拾笑容。
事實上,「閒閒沒事做」不是老年人生活最好的選擇,即使高齡者做事不那麼俐落,也不應該剝奪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與機會。即使長輩年紀大,動作緩慢,以尊重他們的意願為前提,讓他們從事簡單輕鬆的工作,例如摺衣服,擦桌子,剪裁優惠券,一起去菜市場買菜,幫忙準備晚餐等,讓長輩覺得被需要,強化「有用感」,重拾生活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