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建功國小社區共讀站啟用
冷氣團南下 空氣品質拉警報
園內歷練30年 朱孝芬接掌北市動物園
由於家中弟妹年齡和我差距大,我一直陪著他們聽兒歌。重複的歌詞,簡單的旋律,一旦進入腦海甩都甩不開,讓我對兒歌心生反感。但後來為人母,乃至於我踏入美國社會的敲門磚,竟都和兒歌脫不了關係。學習語言從音樂開始當我開始陪孩子到美國當地圖書館參加親子故事時間,很驚訝半小時的活動裡,竟然超過一半時間在唱歌和念謠。在一次圖書館舉辦的親子閱讀座談會,我才知道原來兒歌對語言認知發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我在上一篇文章提到我們居住的社區GoodenoughCollege(GC)提供的便利與安全,以及社區居民之間的情誼,不過,社區五花八門的各類活動,也是我們對這個「倫敦的家」最感到滿意的元素。多彩多姿書院生活GC創辦人FederickGoodenough的理念,是讓倫敦大學系統的學生有「書院(Collegiate)生活」,而不只是提供住處讓大家住在一起。而具體的做法便是在GC內部提供
有時聽到導師提起,有些學生非常害怕失敗,被指正或發生不如意的事,不是大發雷霆,就是十分退縮。我發現無論學生成績優異與否,都可能有這樣的現象。或許是父母的標準太高,然而,父母在諮詢中卻這樣說:「我們都希望孩子做自己呀!」「我有稱讚他的好表現哪!」「他考高分,我都有肯定他,畫畫作品也覺得很棒!」看見孩子的努力後來,我發現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父母是否稱讚,而在於稱讚的方式。美國大約在
我在學校擔任輔導工作,常常遇到孩子因使用手機而延伸出人際與學業的困難。這次,和父母分享給孩子手機前,必須知道的幾件事。父母陪伴放心使用一般來說,不建議給學齡前兒童使用手機,但現實生活似乎不大可能,因此如果在父母的陪伴下,每天給孩子十五到三十分鐘的時間似乎不為過。兒童在學齡前對於世界的認知與判斷力都還不成熟,如果任由孩子在手機世界裡遨遊,會讓他們暴露在過度的訊息中,吸收不正確的內容。
忙碌的上班族利用午休聽課,真難為了,不過,愛家之心,人皆有之,如果是有興趣的議題,就可能放棄午休,而我是那個幸福的講者。講座結束後,有個家長略帶焦慮走過來。「老師,我的孩子不常玩手遊,可是我擔心他進入小學後,會被同學影響……」「會呀。」我的回答讓他瞬間皺緊眉頭。擔心實話讓他的焦慮得到驗證後更加恐慌,於是我補了話:「孩子進入小學,同儕間互相影響是正常的,有好有壞……」我們一路聊到停車場,希望
每次回臺灣,總能聽到朋友分享為了提升孩子的英語能力,從小研究送哪所雙語或全美語幼兒園,孩子上小學後一週送幾次美語補習班,等孩子再大一點,就打聽美國的夏令營,想把孩子送去練英文。常常結論回到「在美國真好,不用擔心英語能力的問題」。但其實在美國有不少華裔父母,甚至是非華裔人士,也有相似的語文學習焦慮。在美國學中文的挑戰在美國第一次發現中文的重要,是預約產檢時,醫生在網站簡歷上宣稱會說中
有所學校新聞系的學生想做專題,談「短影音對孩子的危害」,輾轉聯繫到我,讓原本想在專欄中晚一點再談短影音的安排,提前端了出來。想晚一點再談,是因為目前提出的研究與觀察,尚未全面發現短影音對孩子因與果的影響,最多看見高度相關性,不過想想:高度相關也是該談談了。我提醒採訪的學生,先不要將短影音直接連結「危害」兩字,並非我認可短影音,而是過於標籤化,就沒有討論空間了。我可以接受「負向影響」
延續前幾篇的專欄內容,相信大家已經能理解時下「慢熟世代」的孩子,是拜少子化加網路時代合力造就的,既非這一代孩子天性軟弱,更不是父母教育失敗。平衡教養兩難的關鍵,就看是否能先穩住自己,才能進一步以「順流陪伴」相挺子女。這批「後AI時代」孩子的小小腦袋裡,其實已經被一堆彼此矛盾的念頭搞得快要爆炸,不知如何梳理內心的迷茫,早早認定世上沒人會了解自己。找出心理困擾問題那怎麼辦是好?就我多年
「小朋友,把老師改好的作文帶回家念給爸媽聽呵!」此刻,我正在交代作文的「訂正」作業。這項作業頗受歡迎,無須握筆費力寫字,只要動口念一念就能完成,既輕鬆又簡單,卻對寫作能力的推進有大大的助益呢!朗讀帶來語感體驗話說個中之妙,就在「朗讀」的魔力。要寫好一篇文章,對小學生來說,複雜與難度絕不亞於萬里長城的建造。寫作能力的建構千頭萬緒,孩子容易顧此失彼,完成了一篇文章,往往已身心勞
小時候常聽大人說:「我哪有那個『美國時間』!」當時不明所以,後來才知道這是在調侃某種「很閒,不著急」的狀態。來到美國後,郊區的生活步調的確緩慢,也許是因為地域廣闊,距離遠,想快也快不了,人們也就不急著追求將時間填滿。對過馬路的行人,或是學步中的幼童在樓梯上慢慢行進,他們往往展現出較多的耐心。在這樣的氛圍下,我們也常有很多等待的時間來進行親子互動。只餐廳點餐從文字到文化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