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未來人才優勢密碼
訓練孩子解決力 迎接挑戰

文/黃美鴻(新竹市教育處聘用督學) 圖/達志影像 (2025/2/25)

 鄰居王爺爺家有一個跟我孫子一樣大的小學三年級孩子,他幾乎每天大哭大吼,更不時聽到摔杯盤的聲響。王奶奶說兒子媳婦上班無暇照顧孫子,交由他們照料,孫子讀低年級時狀況不多,但升上三年級後,碰到挫折和新問題,不是英文功課不會寫,就是國語、數學作業寫不完,加上平時小考成績不理想,如果接近期中考,他會更暴躁,加上同儕人際問題,幾乎拒絕上學,問我怎麼辦。

 我能同理王奶奶的感受。當孩子升上不同年段或分班時,經常碰到很多挑戰和不良適應,其實,王奶奶與其幫孫子解決問題,不如訓練他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爸媽也有這樣的問題,提供幾個策略參考。

協助擴展問題思考框架

 孩子遇到問題時,可以請他翻閱相關書本,上網找資料或觀看Youtube影片,甚至詢問ChatGPT、Bing解惑。例如兒子媳婦沒收孫子手機時,他馬上透過電腦搜尋,也許他看到了「兒童3C產品使用的合理時間和使用規範」或「如何和爸媽溝通」等相關內容,因自行搜尋解方,增加他的知識,而不是爸媽上對下的教訓,過程中孩子體會到原來解決問題的方法這麼多元。

 隨年紀增長,孩子思考能力益發健全,爸媽可以陪同一起分析問題,並在梳理過程中尋找解決方案,例如為什麼英文月考成績差,可能沒有背熟單字和句型;或是明明已經複習了,效果卻不佳,可能是複習方式沒效率,下次換另一種方式。透過一步步歸納和思考,找出最佳解決方案,訓練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找適當夥伴討論和求助

 夥伴,指的不僅是同儕或兄弟姐妹,在這個領域上學有專精的人,爸媽或師長都是可以討論的對象。告訴孩子不要害怕提問,或尋求幫助會展現自己的弱點,鼓勵孩子「能勇敢求助的,才是真正的勇者」。

 透過和夥伴一起討論,可以快速溝通不同的觀點,幫助自己延展思考框架。教導孩子正確求助時,可以說:「我覺得壓力太大了,我需要休息或是有人幫忙,可以陪我一起嗎?」

擬定處理的步驟和方案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建議爸媽陪同孩子找出問題的根源,這時可以透過提問,幫孩子釐清問題發生的原因。接著,讓孩子學習擬定各種行動方針,靠自己想出最適當的解決方案。策畫不同的行動方針後,爸媽再陪同孩子評估可能產生哪些結果,並適時調整,提出更加周全的計畫。評估完成,彙整所有的結果,做出最後的調整和抉擇。

 爸媽可以陪同實際演練,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鼓勵他們勇敢行動,積極落實自己想出來的方案。遇到問題時,給予孩子機會嘗試,也就是放手讓孩子去做。這樣即使挫敗,也是寶貴的學習經驗,讓孩子面對和經歷自然的後果,再和他討論下一次怎樣做出更好的決定。

 總之,學習解決問題是長期且持續的過程。爸媽須有耐性和恆心,以積極的態度和策略支持孩子,鼓勵孩子面對挑戰。透過這些歷程和努力,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教會他們如何在各種挑戰中尋找成長和學習的機會。

 爸媽記得時時對孩子說:「Yes! You can!」孩子一定可以發揮想像力,學習思考並設計解決策略,用他們的能量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