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悅讀趣
共讀祕訣 從一張紀錄卡開始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從學校帶回許多「資料」,像是通知單、學習單、紀錄卡等。這些資料不僅延伸孩子的學習,也促進親師之間的想法交流。更重要的是可以成為親子共讀的絕佳素材!
共讀技巧大公開
這次,以一張文字精簡,造形可愛的閱讀紀錄卡,介紹「共讀的樂趣」及「讀圖的策略」。
‧環境準備:輕鬆的時間和安靜的空間,桌子、椅子。
‧材料需求:描圖紙、原子筆和數字貼紙。
‧活動邀請:父母可用好奇的語氣,詢問孩子閱讀紀錄卡的意義。如果老師未解釋紀錄卡內容,將是親子一起探索的好機會;如果孩子已聽過老師的說明,可以讓他擔任「小老師」,協助爸媽解讀訊息。
‧互動步驟
1.欣賞紀錄卡:分享第一眼看到紀錄卡的感受,再細細觀察紀錄卡的內容與編排。
2.註記好奇處:將「描圖紙」放在紀錄卡上,在須解讀的圖像、符號、文字等訊息旁邊貼上數字貼紙。
3.分享發現點:讓孩子先挑選他感興趣的重點,說出觀察與想法。接著換大人分享另一個重點,補充自己的觀察,並與孩子的觀點連結。依序進行,直到重點討論完畢。
以下答案供爸媽參考。
‧姓名:填寫擁有者的名字。寫上名字代表這張紀錄卡是擁有者專屬的,也代表紀錄卡上的任務擁有者得主動完成。
‧日期:填寫預計在哪段時間內完成紀錄卡。幫助自己做好時間規畫。
‧旗子及「Start」:表示起點。
‧「Excellent」:表示任務完成,記得稱讚自己「太厲害了」!
‧圖中有好幾個5都是「人物」,除了自己以外,還有老師與兩個同學。
‧《》代表書名號,中間寫上書名。
‧箭頭:提示按步驟逐步完成。
‧又多了一個「人物」,是誰呢?這裡是代表媽媽。
‧空白圈圈:其他圈圈已示範共讀方式,是「老師帶全班一起閱讀」、「自己一個人讀」、「找個同學兩兩共讀」、「回家與家人共讀」,而空白圈圈就交由孩子規畫,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這樣的互動方式,能讓爸媽與孩子在交流中互相啟發,不再是大人主導,透過分享與傾聽,孩子也學到觀察與表達,更感受到閱讀過程中的參與感與價值。每次完成一張紀錄卡,都是一次豐富又溫暖的親子閱讀體驗!
親子共讀樂無窮
如果對親子共讀,還是有些疑惑,來看看小珊與爸爸的例子!
週末下午,爸爸和八歲的女兒小珊一起探索一張閱讀紀錄卡。
爸爸拿起紀錄卡,好奇的問:「小珊,這張紀錄卡很可愛,你知道上面的圖案和符號代表什麼?」
小珊興奮的點頭,說:「老師跟我們說過,我可以告訴你呵!」
爸爸期待的表示:「那我今天就當學生啦!小老師,請告訴我這個圈圈裡的小人是誰。」
小珊指著圈圈說:「這代表我,旁邊還有老師和兩個同學,這些小人就是一起讀書的人啦。」
爸爸露出驚訝的表情,說:「原來如此,這裡還有一個小人,戴著圓圓的眼鏡,是不是媽媽?」
小珊大笑回答:「對!因為回家後我要和媽媽一起讀。」
爸爸拿起貼紙,說:「那我們把需要解讀的地方貼上數字貼紙,然後輪流說出自己的發現。」
小珊開始貼貼紙,她選「Excellent」。小珊說:「它是完成的意思,老師說完成時要大聲說『我好棒』!」
爸爸鼓掌,說:「我們完成一個重點,也大聲說一次Excellent,好不好?」
小珊說:「好!」
活動結束,爸爸摸摸小珊的頭,說:「爸爸學到好多東西,謝謝你當小老師,讓我們一起完成這張紀錄卡。」小珊笑了,「不客氣!下次我還要跟爸爸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