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愈來愈多民眾飼養犬貓,把牠們視為家人對待。然而現行《公寓大廈管理條例》還存在「法令或規約另有禁止飼養之規定時,從其規定」,一旦社區訂定公約禁養,直接剝奪住戶飼養寵物的選擇權,也影響流浪動物被照顧的權利,動保團體質疑禁養有違憲之虞。臺灣確實仍有一些社區訂定規約,禁止全社區養寵物。主張禁養的人士多認為,寵物會隨地大小便,破壞社區的整潔;或是有人認為,高級的社區就不能有寵物一起出入大廳或搭電梯。住戶在家是否要飼養寵物,只要未影響公共安全與安寧,不應受限。寵物出入社區公共空間要訂定何種規範,可由社區管委會共同商議制定,一律禁養不符合民主社會作法。政府宣導零撲殺,鼓勵認養流浪動物,社區
教育部日前發函提醒各大學,舉辦或受邀參與高中相關營隊活動或講座,應避免過度渲染可納入學習歷程,或有助於個人申請等違反招生倫理的不公情事。學習歷程原本是透過記錄學習過程與累積成果,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大學考招新制申請入學採計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原意也是為解決現行第二階段書審,備審資料最被詬病的內容真偽問題,減輕考生負擔。然而國人升學主義依舊高漲,學習歷程取代書審備審資料拍板後,坊間補習班競相推出各種五花八門營隊,以高額收費協助學生美化學習歷程。去年十月就有立委公開質疑,補習班業者為學習歷程量身打造的營隊形同「偽造」,要求教育部遏阻歪風蔓延。教育部當時雖承諾限期提出因應方案,但這股風潮
中小學從今天起開始放寒假,加上春節假期,學生放假將長達近四週。學期中忙碌的學習正好可藉此鬆一口氣,但有些學生可能無法鬆懈,仍須參加家長規畫的才藝班或課輔班,以及各種寒假研習營活動;有些學生則會利用寒假從事服務學習,讓生活過得充實有意義。學校在寒假期間,安排學生活動較少,但部分學校為提升國三學生未來會考成績,也會辦理課輔活動,以強化學習能力。當然,部分學校也會辦理體育或藝文活動,提供學生多元學習機會。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嚴峻,學生在寒假期間,無論參加校內或校外舉辦的活動,學校師長或家長都要告知孩子要做好各種安全防護措施,必須謹守「戴口罩、勤洗手」防疫規定,發現自己有呼吸道症狀時,
監察院功能不彰,改革呼聲由來已久。民進黨雖倡言廢除監察院,多位監委也自詡是末代監委,然而本屆監委上任後即成立「國家人權委員會」;旋又傳出監委約詢影片被公開上網,疑似泄密,侵害當事人人權而遭函送。立法委員質疑監察院增設機關,主掌國家人權是擴權,模糊了監察院監督官吏主要任務。昔日力倡三權分立的民進黨執政,並未真廢除監察院。監察委員既被譏為執政者的酬庸官職,今又擴編國家人權委員會為其下屬,被質疑藉擴增職權鞏固監察院於不墜。改革監察院不能再拖延,不妨參考瑞典「監察使」制度。一八○九年,瑞典通過新憲時任命一位精通法律知識、廉潔誠實足堪模範者,擔任國會監察使,保護人民權益。一九八九年,為處
近日寒流接連來襲,大家出門時,通常會穿上外套、手套、圍巾、帽子,將全身裹得緊緊的,生怕著涼。寒流期間,早晚氣溫較低,中小學的上課時間早,如果學生只有穿校服,恐怕不夠保暖,因此有些學生會在制服外加穿便服。不過,日前卻傳出有學校禁止學生在校服外添加禦寒衣物。針對學生的服裝儀容,學校應以教育部去年修訂的中小學「訂定學生服裝儀容規定之原則」為根據,依法不該限制學生在制服外增添禦寒衣物。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根據某民間協會的調查,竟有八成四的中小學違反教育部的服儀原則,令人匪夷所思。學校也許是為了方便管理,因此對學生添加禦寒衣物採硬性規定,但每個人對天氣冷熱的感受不一,學校限制氣溫須降到
歲末冬寒,各行各業忙於總結一年的收成。但在教育界,因少子化導致生源不足,有些大專兼任教師擔心下學期能否開課?選課學生數是否達標?這些教師不少是「流浪博士」。十年寒窗,竟在社會高層結構中流浪,以順處逆的精神應予關懷,更是值得注意的高教問題。據統計,臺灣攻讀博士學位人數每年約三萬人,十年間造就博士超過四萬人,固然提升社會的教育水平,但因少子化問題,以及年金改革影響資深教授提早退休意願,在大學覓得專任教職相當困難;在其他就業領域又因複雜的結構性問題,找尋合適工作亦頗不易,只好暫時到大學兼課。據教育部統計,目前我國大學兼任教師超過四萬人,占師資人力近五成,多數有博士學位,形成流浪博士兼
民間團體日前發表青少兒價值觀與上網趨勢調查結果,發現青少兒每週使用手機時間近二十六小時,上網逾十三小時,上網主要是看影片、聽音樂,但每週運動僅約十一點六小時。網路、手機早已是日常必要工具,學生除了使用社群網路、玩線上遊戲之外,也經常用於學習活動,包括查詢資料、學習課程。因此,學生使用手機、上網時間雖長,卻不令人意外。然而,專家分析發現,青少兒上網時間越長,人際關係越疏離,週末上網時間越久的人,自我覺察力與自信心越低;遇到生活、課業的困難,不會主動求助,也不會主動關懷周遭的人;且較不會表達自己相異的意見。尤其網路平臺會依據數位足跡,推播相似的內容,可能導致使用者的世界觀越
衛福部完成第一階段全國兒童遊戲場安全大調查,第一波通過檢驗的比率偏低,其中校園遊具合格率僅百分之十四,公園僅百分之二十二,多數遊戲場所不符規定,令人擔心孩子的遊戲安全。二○一七年政府頒布實施《兒童遊樂設施管理規範》,要求全國校園及公園兒童遊戲場設施皆須通過第三方檢驗,符合國家標準。然而新規範上路前的遊具,只要求兩項國家標準檢驗,獨缺「化性安全」,重金屬溶出濃度是否超標缺乏資料,無法確認遊具真正的安全性,應設法改善。此外,兒童遊戲場缺乏專責管理的部會,分散在教育部、內政部營建署、經濟部商業司、交通部觀光局。政府應統整監督管理機制,不因多頭馬車出現不同的安全管理標準。這次被
再過不到四週就是春節連續假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影響,春節雖然長達七天,卻是不宜也不可能出國旅遊,國內觀光區到處人滿為患的景況,恐怕又是慘不忍睹。我國在去年六月解除各項群聚活動限制後,意外點燃國旅熱潮,至今高燒不退,連過往人煙罕至的山林祕境,每到假日就遊客絡繹不絕。例如接連遭九二一地震和八八風災摧殘的阿里山森鐵眠月支線,因多處地基塌毀封路停駛,在靜謐山林沉睡逾十年後,同樣難擋「報復性旅遊」風潮。蜂擁而至的遊客亂丟垃圾、就地便溺,不但使原本美麗的山林斑點密布,惡臭難聞,不可思議的是,還有旅遊業者在網路招攬旅客於廢棄隧道搭帳棚露營。同屬阿里山森鐵的祝山支線,則有遊客亂闖鐵軌拍照
教育部課審大會日前通過國中本土語文七、八年級列為部定必修,每週一節,九年級列為選修的彈性學習課程,有助於學生學習更多本土語文的機會,增進學生對本土語言的運用和文化的理解。然而,此項政策在未做好相關配套措施下,將面臨很大的挑戰。既然本土語文屬於必修課程一部分,必須研訂領域綱要,且要與國小相互銜接,教材內容必須加深加廣,總不能停留在國小階段,因而發展適切的國中階段領域綱要,本身就是一項挑戰。即使未來能如期發布國中階段本土語文領域綱要,是否能編輯合適國中學生使用的教材呢?恐怕並不容易。有了教材,仍須專業且合格教師擔任教學,才有其效果。就國中教育現場來說,是否有足夠的專業且合格師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