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 杜絕兒虐

前年發生的保母凌虐幼童致死案,日前第四度開庭,民眾群聚法院外要求判處重刑,相關網路連署有大量網友響應,該案社工所屬的兒盟也表態支持。顯見兒虐激起公憤,而大眾有意改變現狀。
然而現行法條已在去年加重了刑責,當時就有人指出,若只是一味加重刑罰,恐怕造成各法規之間比例原則失衡,且原本犯行較輕者可能因害怕而以更嚴重的罪行來遮掩。調整刑罰,牽一髮動全身,顯然需立法者仔細考量。
另一方面,若要改變兒虐現狀,除了懲治嫌犯,還有許多面向值得關注。比如該案社工當年未能及時反映保母異狀,很可能與社工量能不足有關。依衛福部資料,近年每名社工平均服務人數都在一千三百人上下,是日韓的兩倍至三倍,工作繁重,如何確保成效?再例如保母的管理、訪視,各縣市做法不同,訪視密度與人力也不一而足,怎麼確定品質?
而收出養承辦機構也應有改善。去年衛福部、教育部便已查核兒盟,列出多項缺失。目前改善狀況如何?有無後續追蹤計畫?其他機構是否有類似情形?相關單位都應持續向大眾說明。
兒虐罪犯不應寬貸,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亡羊補牢,杜絕兒虐;立法者、執政者,以及有關的民間組織應集思廣益,目光絕不能只放在當下事件,淪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