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則新聞,是關於一名國中生運用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技術,設計出能判讀「多發性硬化症」這種特殊疾病的系統。在驚嘆現代孩子居然已經超越前浪,能夠有這樣突破性的優秀成果之餘,身為神經科醫師,比較感動的是這樣年輕的學子,能將視角投射到這些缺乏社會關心的弱勢族群,十分難得。警覺不高診斷不易多發性硬化症是罕見疾病的一種。所謂罕見疾病,依照我國的定義,是盛行率小於萬分之一的疾病,也就
有天晚上的「爸爸遊戲時間」,小兒子指了指電腦螢幕上我還沒填寫好的試算表,問我:「爸爸,這是什麼?可以玩嗎?」我想了想之後回答:「當然,很好玩呵!」資料視覺化的能力,是現今運用數位科技表達資料與數據的關鍵能力,目前已有多所學校把培養學童具備這項能力列入重點工作。也許我可以運用遊戲化的方式,讓試算表的操作成為像遊戲般好玩的活動,引導孩子探索資料視覺化的奧妙。我告訴小兒子:「那我
我們都聽過一句閩南語俗諺:「細漢偷挽瓠,大漢偷牽牛。」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變成賊,因此,發現孩子「不告而取」,父母輕則諄諄告誡,重則大聲斥責,甚至施加懲罰。但究竟孩子偷拿東西的心態是什麼?小時候偷瓠,長大真的就會偷牛嗎?這句話有沒有科學根據呢?二○一一年芬蘭發表一項跨世代研究,研究名稱為「從男孩到男人From a Boy to a Man tudy」,學者收案一九八一年出生的六千名男嬰
考考您:養兔子,該不該給兔子喝水?我原本的答案是「不該」。雖然不知道為什麼有這樣的印象……二○一一年讀到許多「兔子」的文本,因為那年是兔年。第一篇是〈養兔學問真不少〉(http://www .bud.org.tw/Winnie/Winnie26.htm) 。這篇文章只有一張圖,其餘都是文字。我被「圖」引導閱讀相關文字段落,才發現草食性的兔子需要「足夠的含水蔬菜」,所以可準備乾淨的冷開水,解決兔子食物含水量不足的問題。我對這問題的想法就有了調整:不該給兔子喝水→要給兔子足夠的含水蔬菜或給牠喝水,以補充水分。第二篇文本是到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一遊時,看到「 I Lov
電視晚間新聞報導:「日本知名壽司店日前遭一名高中生惡搞,偷舔醬油瓶和茶杯,還用口水塗抹旋轉臺上的壽司,引爆眾怒。壽司店母公司商譽受損,股價大跌,損失超過一百七十億日圓,約新臺幣三十九億元。即使那名高中生的父親出面道歉,但壽司店仍堅持提告。」國小六年級的孟勛看到這則新聞,感到新奇,大笑著說:「媽媽,那個高中生太好笑了!怎麼做這麼蠢的事?」念小學三年級的孟絜則是嫌惡的說:「太惡心了!這一點也不好笑。」媽媽聽到兩兄妹的反應,叮嚀他們:「你們看,小孩子在外面做錯事,連累父母道歉。你們在外面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利用時事機會教育孩子的生活經驗有限,身心和大腦都還在發
年節時分,是好久不見的家人相聚的日子。親戚見面,不免要互相關心一下對方的近況。然而,生活不一定盡如人意,詢問一些敏感問題,例如功課學業、交往婚育、事業發展狀況,反而會讓重聚的溫暖瞬間結凍。其實各種傳播媒體都報導哪些問候會造成尷尬的場景,讓許多「與時俱進」的長輩參考,噓寒問暖時比較可以掌握分寸。相較之下,有些話題就顯得比較中性。如果親人中有成長期的青少年,詢問一下今年長高幾公分,不論多寡,總
應景一下,這次來談談「兔子」。您不但可以安排家庭活動,也可以「立定二○二三年的目標」:藉「讀報」增廣見聞,進而讓思考多元且有彈性。「兔子」和立定這樣的目標有什麼關聯,會不會太跳躍了?別急別急。讀完這篇文章,您一定能明白兩者的關聯。先來個小測驗。您知道何時開始才算「兔年」?A民國112年1月1日B民國112年1月22日C民國112年2月4日答案是:C。選項A是新曆年元旦,B是農曆年初一,C是二十四節氣的立春。有些人誤以為新曆年元旦即表示兔年到來,大多數人以農曆年為劃分;但生肖要看節氣。「立」是「開始」之意;「春」是一年四季的起始。今
先前有個高中生在網路上販售自己的筆記,因為筆記內容精采,銷量相當可觀。這種現象其實反映: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人們有點吃不消了。在我還是小學生的那個年代,我不用上英語課,也沒有本土語課,更別說什麼電腦課了。如今,學習環境產生極大的變動,學生為了因應,不得不改變學習形態,而仰賴別人製作精良的筆記,就是其中一種因應方式。另一種類似的因應方式,就是觀看各種說書網紅或解說知識網紅製作的影片。
猜猜我們是誰!我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我們,不只是維持生命所需的營養來源,也是啟動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五感的便捷小徑,還是人際交流的溫暖媒介,更是文化傳承的智慧大使。我們,總是盡責的扮演這麼多角色,只是平時大多靜悄悄的、無聲無息的,唯有在重要節慶時才會扯開嗓子大聲嚷嚷。我們是誰?是食物,是美食!在這喜迎年節的時刻,或前一年的尾巴和新一年的開頭,我們一定要閃亮登場,與君同樂才行。既然我們這麼重要,如何帶孩子與我們同樂呢?認識我們,裝扮我們,品嘗我們!不知道怎麼做?趕緊找出《國語日報》這個好幫手。每週三第四版生活
全球最新教育趨勢強調:關鍵能力的學習應與日常生活情境連結。越來越多學校重視「讓學生藉體驗各種生活情境,發表心得與發想創意」。在家庭中,也有越來越多的父母經常讓孩子參與更多家事服務與家庭決策,期望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更有參與感。融入故事情節然而,如何讓孩子參與這些有意義的活動時,不是流於形式上的規範,而是能夠自主自發還充滿樂趣呢?運用遊戲化的機制,可以讓生活常見的活動變成具有情節的有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