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健康365日
麻疹疫情拉警報 落實咳嗽禮節

文/陳宥達(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圖/達志影像 (2025/2/3)

 近期麻疹病例出現增長,尤其是中部某醫院發生的群聚感染,再次提醒我們麻疹的高度傳染性。麻疹是急性病毒感染疾病,主要透過飛沫和空氣傳播,特別容易在校園和幼兒園等人群密集的場所快速擴散。初期症狀包括高燒、咳嗽、流鼻水及眼結膜充血等,接著會在臉頰兩側的口腔黏膜出現柯氏斑點(小白斑點),這是麻疹的重要診斷依據。

 隨後,患者會出現從臉部開始蔓延至全身的紅色斑丘疹,常伴隨搔癢感。雖多數患者在一兩週內能自行康復,但少部分可能引發如肺炎、中耳炎或腦炎等嚴重併發症。

疫苗的關鍵角色

 麻疹疫苗自一九八○年代引入後,成為預防麻疹的重要工具。臺灣於一九八一年正式納入接種計畫,並於一九九二年採用MMR三合一疫苗。一九八一年以前出生的人,多數曾自然感染麻疹,擁有終身免疫力,無須再接種。然而,如果檢驗顯示缺乏抗體,則建議補接種兩劑疫苗,間隔二十八天。

 一九八一年後出生的世代,主要依靠疫苗獲得免疫力。MMR疫苗的保護效果可持續約十五年,但可能隨時間逐漸減弱。針對須前往麻疹流行地區(如越南、印度、柬埔寨)或從事高風險職業(如醫療工作者)的民眾,建議補接種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此外,孕婦和免疫力較差者應避免接種活性減毒疫苗,並採取其他防護措施。

 透過高疫苗接種率形成的群體免疫,能有效阻止麻疹在社區內擴散。臺灣目前MMR疫苗的接種率超過百分之九十七,為防範大規模流行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偶爾因境外移入個案而引發的小規模感染事件,則提醒我們必須保持高免疫覆蓋率。

個人防疫行動力

 校園是麻疹病毒容易傳播的高風險場所,父母與學校須共同努力預防。爸媽應密切觀察孩子的健康狀況,如果有發燒或皮疹等症狀,應立即讓孩子在家休息,並就醫檢查。同時,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勤洗手,正確戴口罩及咳嗽禮節,才能有效減少病毒傳播。

 學校應確保教室定期清潔,保持空氣流通,並主動推動疫苗接種計畫,提升群體免疫力。家庭是孩子健康的基礎防線,父母可透過故事、遊戲等方式,幫助孩子了解疫苗和疾病預防的重要,讓健康教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麻疹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飛沫,空氣傳播也可能發生。父母可以參考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防護措施,例如戴口罩,保持手部清潔及注重衛生禮儀。此外,接種疫苗不僅減少感染風險,還能降低病情嚴重程度,保護自身與他人。

愛的便利貼
養成持久的健康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爸媽可以從小事著手,為孩子打造健康的生活環境呵。

 首先,定期檢查家庭成員的疫苗接種紀錄,確保孩子與其他家人按時接種所需疫苗。其次,保持居家環境清潔與通風,減少病菌滋生的機會。最後,親子一起學習健康知識,讓孩子理解疫苗和疾病預防的重要,並養成持久的健康習慣。

 父母也可透過參與社區健康活動或尋求專業指導,進一步增強對疾病的應對能力。面對麻疹疫情,個人的防疫行動是保護家人與社會的重要一環。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打造安全無憂的生活環境,守護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