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走出教室向世界學習
打造獨居蜂小鎮

文‧圖片提供/吳淑娟(臺北市永建國小主任) (2025/3/23)

每班完成六間獨居蜂旅館,師生與成品開心合影。

 「主任,有蜜蜂!」「你確定看到的是『蜜蜂』嗎?」臺北市永建國小校園生態豐富,常見生物在空中飛舞,有蜜蜂,也有外形相似的蚊蠅,還有虎頭蜂或獨居蜂。師生見過叼著毛毛蟲回家享用的蜂,自然教師說那是「黃胸泥壺蜂」。

觀察獨居蜂標本及適合牠們居住的旅館構造。

認識獨居蜂群

 為了了解這群都市獨行俠,學校邀請「城市方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王庭碩老師蒞校,為五年級師生進行一場「臺灣常見的獨居蜂」講座。

 王老師說,獨居蜂包含多種不同的蜂,有的像蜜蜂那樣黑黃相間;有的體形像虎頭蜂又大又胖,還有像蒼蠅小小一隻。牠們有的吸食花蜜,有的吃蟲,共通點在於:每隻雌蜂會獨立造一個巢。獨居蜂授粉效率高,比蜜蜂快一百二十倍以上,也是防害蟲的功臣。

 知道獨居蜂身世後,威廷說:「我原本很怕蜜蜂,聽完講座,才知道蜂的種類很多,牠們不會隨便螫人。」

 獨居蜂常利用斷木、土牆、土堆,或斷掉的竹子等自然材料築巢,繁衍後代。但隨著人口聚集,都市形成,棲地被破壞了,因此有些專家開始依獨居蜂築巢特性,設計適合產卵的「旅館」,幫助牠們在都市生活。

學生用電鑽做旅館的屋頂。

響應救蜂計畫

 師生響應「救蜂計畫」,投入打造獨居蜂小鎮的工作,附加好處是提升學校「小田園」的蔬菜產能。藝術家大沐老師接受委託,教導學生裁竹子,綁麻繩固定,再用南方松做屋頂。

 「這樣綁夠不夠緊?」「做好的獨居蜂旅館會不會垮掉?」「這棟旅館可以放在我們教室前嗎?」「什麼時候『蜂』會住進來?」晉毅開心的說:「我們團隊合作,終於完成獨居蜂旅館!」

 二十四棟獨居蜂旅館,使小鎮頗有規模!威廷的媽媽說:「臺北的小學能安排認識獨居蜂的自然體驗課程,讓孩子參與保護行動,永建學生真幸福!」

 最後,師生找到一處乾燥又靠近食物的「風水寶地」──自然教室的走廊,歡天喜地的擺放獨居蜂旅館,希望春暖花開時節,迎來第一批貴客入住!

同儕合作用麻繩固定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