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成長路醫同行
運動後不鐵腿 預防與舒緩對策

文/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 圖/達志影像 (2025/3/24)

 孩子參加大隊接力,跑完步的腿痠得不得了,第二天連爬樓梯都成問題。怎麼預防與治療?運動後的肌肉痠痛,相信是不少人的共同經驗,許多人認為運動後的痠痛是乳酸堆積導致,但這其實是過時的說法。

延遲性肌肉痠痛

 乳酸在運動後幾小時內會被代謝,並不會持續到第二天或更久,因此,乳酸堆積是肌肉痠痛錯誤的解釋。事實上,運動後的肌肉痠痛感,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延遲性肌肉痠痛」(DOMS),通常在運動後二十四小時至四十八小時達到高峰,並可能持續三五天。

 DOMS的發生與肌肉纖維的微小損傷有關,當我們進行不常做的運動,或運動強度突然增加,肌肉纖維會因承受過大壓力產生微小的撕裂,進而導致痠痛感,這樣的感覺是無害的,會隨時間慢慢恢復。

暖身收操效果差

 另一個傳統的觀念,是如果要避免運動傷害,或者預防「鐵腿」,事前的拉筋和事後收操很重要,但這也是過時的作法。一般體育課前拉筋,屬於「靜態拉筋」,也就是藉由擺頭和壓腿等動作,延展肌肉與韌帶。但研究顯示靜態拉筋並無法預防疼痛,甚至可能影響之後的運動表現。

 同樣的,以靜態拉筋伸展作為跑步後的收操,也是無效的收操方式,即使當下覺得比較舒服,第二天還可能嚴重鐵腿。

預防與舒緩方法

 真正有效的作法,是在跑步前讓大腦與肌肉先暖機,跑步後讓大腦與肌肉慢慢關機。

‧暖身  

 建議使用「動態暖身」,運動前扭腰甩手並慢跑幾分鐘,活動肢體和關節,讓血液循環起來,使肌肉和關節更有彈性。動態暖身時間大約十分鐘到十五分鐘,感覺身體熱了,微出汗,就差不多了。

‧暖預習

 最好是在大隊接力前幾天,定期練習跑步,讓大腦與肌肉先預備即將面臨的長跑。如果前幾天來不及練習,至少在當天暖身後先跑一跑,讓身體準備好跑步的動作。如果當天有其他比賽,如跳遠測試,那就先輕鬆跳幾下,讓大腦知道接下來要使用的肌肉群。

 總而言之,預防鐵腿最好的方式是預習,事前模擬當天要從事的運動項目。

‧舒緩操

 剛結束激烈運動,千萬別馬上停下來,而要讓強度慢慢降低,例如,從快跑變慢走,或者從高跳變成輕踩腳踏車,以達到舒緩的效果。這種低強度的有氧運動能維持血液循環,幫忙把代謝廢物帶走,還能讓心跳和呼吸慢慢平穩下來,減輕之後的痠痛感。

 至於事後的按摩,重點不是要把肌肉「按鬆」,而是告訴大腦:「嘿,運動結束啦,放鬆一下吧!」因此,只要在運動後兩小時內,輕鬆按摩二十分鐘到三十分鐘,就能有效讓肌肉放鬆,減少痠痛。

‧冷熱水浴

 如果運動的場所有三溫暖的設施,肌肉腫脹可用冷水浴,肌肉緊繃可用熱水浴,依自己的感覺調整,冷熱交替也是好方法。

‧痠痛貼布

 市面上的貼布分成兩種,一種是涼感貼布,主要功能只是讓你感覺涼涼的,很舒服;另一種則是醫師處方貼布,含消炎成分,適合肌肉或肌腱有點發炎時使用,但別自己亂貼,最好先問問醫生。

規律運動好處多

 運動後的痠痛是肌肉適應訓練的正常反應,透過適當的預習暖身,事後的緩和運動、舒緩按摩與貼布使用,可以有效降低鐵腿的嚴重度與時間。

 此外,父母可以教導孩子,平常就要規律運動,不要平時都坐著,突然激烈運動,很容易受傷,也容易痠痛。規律運動,才能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與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