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E世代海歸老爸實戰錄
登上世界舞臺孩子最需要信心

文/Mr. 6 劉威麟 圖/達志影像

(2023/12/25)

 各位知道嗎?全世界第三多人講的語言,僅次於英語、華語,多過西班牙語,居然是一種印度官方語言「印地語」(Hindi),總共超過六億人口使用,但網路上以印地文呈現的內容居然只占百分之零點一。而印度還有其他二十一種官方語言,再加上方言,共超過一千種。幾個月前,印度搭著AI技術,推出一個特別的教育專案「Bhashini」,第一次可將所有的英文內容即時以各種當地方言提供給各級學校,全印度的孩子終於可以自由自在的用他們慣用的方言來聽、說、讀、寫。

 所以,最近一個朋友問我如何讓孩子學好英文,我想了一下,直率的說,其實不一定要學英文!

 看朋友驚訝的表情,我說出我的看法。

 外語不再是必備條件

 AI世代,語言不再是人類的溝通障礙!由於我的工作就是做AI,很清楚在「語言」這方面,AI已遠遠強過人類智慧。事實上,所謂「智慧」只是記憶與習性的排列組合,人類以為是自由意志,其實不是。於是,比我們更擅長巨量計算相似度的「接龍大王」AI,輕鬆看懂人類全部的語言,還看懂裡面的語氣、內涵、文化。換句話說,與其想辦法加強各種非母語的新語言,不如直接交給AI幫你「即時口譯」,以後和外國人溝通,只要用自己最熟悉的中文,再交由AI精準、優美的幫你代言──你說一個字,它馬上翻譯一個字。

 不過,雖然不出十年,我們的孩子可能不再必須學會其他任何語言,但這不表示不必學外國的「語言以外」的特色。

 我帶兩個孩子來到加拿大念書,雖然他們英語進步神速,已幾乎沒有口音,我卻發現,我家孩子更大的挑戰,是克服他們「東方人的習性」,我指的是過度謙虛,自信不足,一上臺就緊張,不願冒出頭的老毛病。

 我們觀察路上一些從外國回來臺灣,滿口英語的人,你是否發現:他們除了英語流利以外,還透露一種難以說明的自信氣質。

 我以前認為是因為他們會說英語,所以有自信。然而,我觀察外國各族裔的孩子,可以很確定的說,那自信,與英語無關;是他們從小接受西方教育,造成那樣的結果。

 解除心鎖建立世界觀

 所以,AI已經強大到能幫忙去除「英文學不好」的憂慮,我們不必再盲目且無效的追尋「英文要變好」。接下來,我們要改變的是提高我們這群東方孩子的自信程度,讓他們看到自己視野以外更廣大的世界,也要深深相信自己有一天可以除去所有限制,到全球舞臺大顯身手。

 這也是身為爸爸的我,現在最大的課題。我已經將孩子帶到國外,但挑戰才剛剛開始;我必須協助孩子移除心裡受東方文化長期壓抑造成的枷鎖,換一套全新的待人處事態度。我自己小時候為了從「乖乖好學生」變成在西方人面前仍能自在自信的人,花了至少五年,我的少年時光花在克服嚴重的口吃,那我的孩子要走多長的路呢?

 我目前還不知道。但這條路,無論身在哪個國家,都是條必須走的路。我們看孩子身形漸漸高大,慢慢退居幕後,改為默默祝福他們。

 這是我在家庭版寫的最後一篇專欄文章,感謝主編給我機會,藉由寫專欄,陪伴我兩個孩子從在臺灣上國中,一路到來加拿大念高中,記錄他們的成長,分享身為父母在教育方面的各種體悟。但願有一天,再次相會的我們可以開心回顧育兒經,將我們的成功與失落,傳授給新一代的父母。

(本系列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