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E世代海歸老爸實戰錄
臺灣的舒適令下一代忘了地球?

文/Mr.6 劉威麟 圖/達志影像

(2023/12/11)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門口效應」(Doorway Effect);什麼意思呢?我們走進一間沒去過的房間,常常會突然忘記為什麼來這裡。這是因為大腦處在新的環境中,會將之前的短期記憶移除,以便儘快接收新環境的種種,也快一點習慣新環境。

門口效應迸發新體悟

 我帶兒子女兒出國回國,也都會啟動「門口效應」呢!出國,的確有很多新的體驗,但更可貴的其實是「回國」。只有在出國並且習慣了外國的種種以後,再回國啟動「門口效應」重新認識自己曾經熟悉的地方,就會迸發出以往從來沒有的新體悟。

 最近回臺灣探親,感受很深刻——臺灣,我的故鄉,真的是個美麗的地方。不過,雖然它很美麗,卻是座巨大的「遺忘屋」,令人身在其中,樂不思蜀。它每一年都在進步,於是我們更快樂的在其中育兒,看著子女長大,看他們上學、畢業、出社會……

 曾幾何時,「來來來,來臺大;去去去,去美國」變成一句有點可笑,令人懷念的口號,很多人現在真的打從心裡覺得出國念書、出國工作,已沒什麼必要了。我也聽說上班族一年會出國兩次,將日本、泰國、韓國,當作後花園,所謂出國,這樣就已經滿足了。

 由於對這塊土地的滿意,對這樣子出國的滿足,所以,我們不再鼓勵下一代「多去看看世界」,不必離鄉背井出國深造,不須以「世界為宏願」——雖然在國外的各項國際比賽,還是有臺灣人的蹤影:知名設計大展、知名的麵包大賽……臺灣的參賽者都取得殊榮,主要目的卻都是回國賺「自己人」的錢。於是,雖然臺灣一直在國際上得獎,這麼多年來,海外沒出現什麼臺灣人新開的品牌(除了珍珠奶茶)。

跨出舒適圈拓展眼界

 所以,我們的下一代住在益發進步的臺灣,到底還缺什麼?我認為缺的是「想要更好」的渴望。

 臺灣之子似乎沒有站上全球舞臺展現自己的欲望,但明明臺灣如此有實力,一甲子的創業精神,豐沛的科技與經濟資源,以及可靠的性格,但我們搭飛機,卻只是去旅遊,不再是去全球各地發揮長才。多麼可惜!

 我造訪好幾個華僑城市,發現越來越多從中國來的人,還有更多更多香港人,這不是因為他們人多,而是臺灣人已經不大旅居異國了。

 所以,回來臺灣,感受到的是各種各樣的便利,還有最美的風景──人。在這裡,治安良好,遺失的錢包能奇蹟似的「原封不動」找回來,我卻隱隱有些擔憂。

 下飛機進入國門當天,我或許很震撼這個地方似乎沒有印象中的美麗,但過了一個星期,我也麻木了。住在這裡,很自然的就以這裡為人生的舞臺,很自然的忘記了全球八十億人的市場。

 或許,我們應當給孩子更多可以啟動「門口效應」的機會,讓他們用網路,或用雙腳,離開舒適的臺灣,試著沉浸到一個叫「地球」的大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