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溝通親子幸福同行
改變說話方式拉近親子距離
(2023/11/22)
孩子在小學階段,不但乖巧聽話,被父母責難時,還會出現羞赧慚愧的表情;長成青春少年後,卻變得處處與父母針鋒相對。耐著性子,多提醒青春期孩子兩句,卻被他嫌嘮叨,父母已分不清楚是自己太遲頓,應該相信孩子已經長大,還是該叫孩子認清他仍需要父母提醒與幫忙的事實。
許多父母苦於找不到與青少年孩子相處的好方法,經常讓親子處於對峙狀態,或者關係越來越疏遠,回不去過去那種親子和樂融融的歡愉感覺。
青少年孩子,實在是父母的修練功課!我提供幾個溝通重點給大家參考。
改變說話口吻用詞
父母會納悶:以前對孩子可以直來直往的說話,現在好像行不通了,一開口,就會引來對立和爭執。
的確,青少年孩子正處於自我認同的尋找過程,想要被人認可、接納與尊重,對聽起來態度強悍的指令或帶指責的語氣會很敏感,甚至馬上有強烈的情緒反應,因此親子對話變得很容易擦槍走火。
父母通常會很直接的、急促的下達指令:你趕快給我去○○;你再不去,給我試試看。本來是想提醒孩子多注意,不小心責備了兩句:你這樣很糟糕,我告訴你的話你都沒有在聽。有時候父母不確定孩子是否了解,不免質疑:你到底有沒有記住我說的;你是不是都不想改變。類似以上的說話內容,很可能像在兩人間丟了顆炸彈,可想而知,炸彈炸開後,以兩敗俱傷收場。
因此,建議父母開口前先稍微修飾說話的內容與口吻,以正面、鼓勵、好奇的方式說話,讓親子間可以一來一往的順利溝通對話。這過程也更增進親子關係。
需要時再出手幫忙
青少年孩子總還是個大孩子,許多事情仍需要父母協助:有時得父母接送,有時需要父母資助,有時要父母陪著辦一些事情,但由於孩子平常拒絕父母的探問與介入,提出請求時,父母心中難免有「到底該不該幫他」的為難,或者直接一口拒絕。
其實,這正是父母盡責的時候。當我們可以適度扮演父母這個角色,有時候是可以聽見孩子的想法與感覺,讓我們更了解他目前的狀況。
父母甚至可以在此時明確的表達:「其實我們都很樂意參與你的生活,不想造成你的困擾。如果可以,我們很樂意聽聽你的想法。」讓孩子知道,父母不是只能夠充當救火隊,還很期待聽聽他的想法,樂意溝通。
刻意創造精心時刻
平日裡,不只父母忙工作,青少年孩子也忙上學、讀書、參加校內外活動。到了週末,想全家做些事交流情感,卻發現青少年孩子已有自己的週末活動:忙著和同學朋友外出;即使人在家中,也忙著講電話或玩線上遊戲,好像人在心不在。這樣的日子一久,親子逐漸變成兩條平行線。
想重溫親子熱絡談天,相視而笑的情景,實在須父母精心安排。或許是一頓飯的時間,或許是半天一起做什麼,試著兩方都先把手機放一邊。或許剛開始有點不知所措,但如果能有這樣的開始,就會是親子可以看著對方,暢談自己的想法,彼此開始互動,不會變成同一個屋簷下的熟悉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