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E世代海歸老爸實戰錄
想像力 獲取好成績的祕密武器

文/Mr.6劉威麟 圖/達志影像
(2023/10/9)

 英國學者保羅‧多錫(Paul Tosey)曾研究中小學教師教學時的「用語」,將帶給學生什麼影響。學者說,身為學生,聽老師教學時的用語,不只學到知識,也練習將那些承載知識的語言內化到自己腦裡。後來許多人引用這篇論文,稱它為神經語言學(NLP)運用在教育現場的研究。

 我帶兩個孩子離開臺灣到加拿大。孩子進入新的世界、新的學校,我常提醒他們:「我們不是天才,就必須努力。」好像擺在面前的只有「天分」和「努力」這兩種選擇。直到最近,我從加拿大的優秀學生身上學會「第三種方法」,正是某種神經語言學的概念。

 起因是我最近參與一個有趣的組織,宗旨是幫助加拿大高中生找到有趣的「課外專案」。為什麼呢?因為大學都要看申請入學者的學科成績,如果學生成績不夠好,就得靠有趣的「課外專案」,獲取一些學校得不到的課外成就,以便向各大學展現自己另方面的才能。

優秀學生現身說法

 結果,聽說這個組織吸引的,不只是它原本設定的「成績不夠好」的補救型學生,也吸引了一群最厲害的學生。這些學生在校成績已經非常優良,還想挑戰更多更精采的課外活動。後來,這個組織舉辦一場活動,安排這幾個優秀的學生與一般學生對談。

 一名叫阿切羅(Achilo)的超優秀學生令我印象深刻。剛升上高中三年級的他,已幾乎將所有科目念完,只剩下一科,所以打算在高中最後一年找個有趣的課外專案研習。回答同學提問時,阿切羅居然說,他承認,高中課程其實很無聊。

 此言一出,大家譁然。

 阿切羅繼續說,高中的課程,基本上就是讓大家把所有科目最簡單的基礎都再學一遍,但基礎其實滿無聊的,而且有些課,學生本來就不怎麼感興趣,如果又和老師不對盤,學起來真的是吃力極了。

 臺下學生當然不放過機會,追問阿切羅:「你是怎麼克服這些的?畢竟到最後,你還是全部科目都得到A了。不是嗎?」

 想像讓學習變有趣

 阿切羅回答,這其實很簡單,他常常一邊念這些「無聊」的科目,一邊努力想像這些基本的東西以後會變成多有用的人生技能。比方說,學微積分的時候,他不斷想像以後可以將生活中的所有變化都寫成數學式,觀察它們的變化;念生物的時候,他想像原來這就是大自然的奧妙,以後就了解地球是怎麼運作的。「無論多無聊的東西,都可以想想它未來對自己是多有價值,讓自己未來變成更強的人,那讀課本上的每句話,都是在練功。」阿切羅說。

 另一個同樣超優秀的學生君恩(June)自承平時非常喜歡打電動,他認為喜歡打電動的學生通常在課業方面頗有潛力。為什麼呢?他說,電動基本上是比較可以馬上就得到結果的競爭遊戲,學業則是得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獲知結果,甚至不會看到結果的競爭遊戲。既然都是競爭遊戲,喜歡競爭的人,其實已經「走在贏的路上」,剩下就是多多幻想自己未來大贏特贏的樣子,如此就會「喜歡念書,如同喜歡打電玩」了。

 在現代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最厲害的這些人已經不是天才,或是特別勤奮,在這兩者以外,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想像力」——能夠自我幻想,改變自己腦內的習慣。這種「神經語言學」(NLP),其實就是很多看似天才或看似非常努力的優秀學生,不告訴你的「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