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善用心理學學習加分
知識取得容易 學習成效怎檢驗

文/黃揚名(輔仁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圖/達志影像 (2023/8/22)

日前有網紅被人指控,說他的影片內容剽竊別人的影片,甚至有幾乎原封不動照抄的情況。網紅出面聲明,說他從未宣稱他的影片是原創,不少他的觀眾也表示支持。老實說,這樣的現象讓人有點憂心,但也不得不說,現代人對於知識是什麼,什麼樣的知識是有價值的,觀點和過去已有不同。

 那對現代人來說,知識的意義何在?

 其實從人工智慧生成技術問世以來,有個問題一直存在——我們要怎麼看待這些自動生成的內容?如果一個學生使用自動生成的技術很好,因而有優秀的產出,那麼他算不算掌握了知識?這些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某種程度上算是融會貫通的知識,而在學習上,如果學習者能做到融會貫通,通常可以獲得高評價;順著這樣的邏輯,我們應該樂見這類人工智慧生成的產物。 我身為老師,對於究竟要以什麼立場處理這個問題,也相當糾結。如果在意的只是最終產物,那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沒什麼不妥,即使學生寫作業時沒對我傳授的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日後他需要這類知識的時候,還是能從各種管道獲得,他不會感到困擾。在這樣的基礎下,似乎沒什麼立場否定他的做法。

不求甚解 難以開創新局

 就像在電腦軟體尚未普及的年代,如果寫不出原始的程式碼,就沒辦法操作電腦。那麼,我們現在用別人寫好的軟體,幫我們做事情,不也是「不求了解,只求使用」。以背下來的口訣解魔術方塊,能算玩家掌握了魔術方塊的技能嗎?

 我覺得不論身為教師、父母或學生,都最好花點時間想想在這個年代,最重要的究竟是什麼。如果網紅用別人整理的資料為素材,以吸引人的方式詮釋,讓知識觸及更多群眾,難道不好嗎?當然,前提是網紅參考的資料是正確無誤的,否則就誤導許多人了。 

 會使用,難道不夠嗎?

 我想會有越來越多的老師、父母,會被學生和孩子質疑:為什麼我們對學習要有那麼多堅持,為什麼不能知道怎麼用就好?老實說,有的時候「會用」好像就足夠了,畢竟很多人在職場上沒有學以致用。因此,不求甚解,只會使用,似乎也是過得去的,但在這種狀況下,你恐怕只能永遠當個追隨者,沒辦法開創新局。倘若所有人都這樣想,那社會應該就會停滯不前,甚至有倒退的危機。

提升能力 才不會被淘汰

 為預防前述的悲劇發生,大家該做以下的事情。

‧提升使用知識的能力:就像有些人能讓人工智慧生成很優秀的作品,有的人生成的作品卻普普通通。能不能好好的運用某項技術,其實反映了你對知識的理解,以及對自己的目標夠不夠清楚。如果能掌握知識,也有明確目標,通常能很好的使用知識,即使部分內容是藉由外力協助完成的。

‧增加深度廣度的探索:雖然對多數人來說,掌握知識的程度不用太高,但如果願意增加某單一領域的熟悉程度,或是更廣泛的探索知識,都能提升競爭力。未來,這樣的能力絕對能夠讓人脫穎而出。

‧保持好奇:知識是活的,越努力挖掘,收穫就會越多。所以,即使現在知識獲取很容易,我還是鼓勵大家多方探索,哪怕只是用不同的工具找答案,也是件好事。如果你很偷懶,總是被動吸收知識,那恐怕真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