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路醫同行
幸福哪裡找 哈佛博士告訴你

當年好萊塢電影《當幸福來敲門》賺人熱淚,引起廣大觀眾的共鳴,各種書籍、影片和文章,都熱烈討論幸福的定義。隨著社會加速變遷,當人人都有機會用自己的生活經驗,提供他人幸福之鑰時,仍沒有人能預測自己的未來,大家都在生活中投石問路,摸索著前進。
當孩子漸漸長大,三明治世代的父母對人生下半場的幸福之路,似乎更徬徨且不確定了。
我們想知道什麼能讓我們感到滿足,什麼能給人生帶來真正的快樂,但答案在哪裡?幸好,在一切混沌與不安中,美國哈佛大學用將近一世紀收集資料的「成人發展研究」,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重要的啟示。
哈佛成人發展研究所秉持的宗旨,是探索人類成長茁壯的關鍵及邁向長遠幸福的泉源;現任的研究負責人──羅伯特‧沃丁格醫師(Robert Waldinger),今年出版一本科普書,書名為《美好生活:史上最長期的哈佛跨世代幸福研究,解答影響一生最重要的關鍵》(The Good Life: Lessons from the World's Longest Scientific Study of Happiness),將哈佛成人發展研究中發現的「掌握幸福的關鍵」,詳細的寫在這本書中。
身體健康 建立深厚情感
沃丁格醫師在書中指出,成人發展研究整理歸納調查結果,發現能夠一直幸福到老的人,有兩大共同點,分別是:保持身體健康,以及與他人建立深厚的情感。
不意外的,研究也發現擁有地位、權力與金錢等世俗的「成功」,並不會給人帶來長久的快樂與幸福。不論獲得的地位多崇高,或財力多雄厚,從統計數字看來,皆無法保證擁有幸福的下半輩子。根據研究可以肯定的說,幸福感最終還是取決於與他人情感上的深度連結,而非來自個人的成功。
結交朋友 保持社交活力
現代社會雖然社交媒體眾多,但人的孤獨感越來越普遍,尤其當面對人生壓力時,在網路上很難得到所需要的深度情感連結。因此,沃丁格博士在他新出版的書中,建議人不論年齡大小,都應該持續建立各種形式的人際關係:朋友、家人、同事、運動夥伴、讀書會成員、教會小組等。隨著年齡漸長,不只要加強現有的關係,還要結交新的朋友,永遠不要嫌自己老。
培養並擴大自己的社交圈,就和運動一樣,是種技能,必須長期且持續的練習。
社交媒體是開拓和維持人際關係的工具,但網路上揭露的內容,往往只顯示美好的一面,很難真實建立深入的情感。
我倒是覺得,如果希望擁有健康的身體,又想結交新的朋友,或許鼓起勇氣參加運動型社團,就可以一箭雙雕,踏出邁向幸福人生的第一步!
知道多一點
一九三八年,哈佛成人發展研究(The Harvard Study of Adult Development)在美國波士頓啟動,距今八十五年。即使這段時間以來歷經四任負責人,研究不曾間斷。
這項研究目前已經橫跨三代:祖父母、父母,以及嬰兒潮世代。起初只有七百二十四人接受研究調查,取樣有來自貧困家庭的男孩,也有哈佛大學的學生。後來研究持續擴展,並納入受試者的後代子孫共一千三百多名。研究人員會定期訪問他們,請他們填寫問卷,收集他們的健康資訊,記錄工作狀態、人際關係、家庭經營等內容,可以說是有史以來研究時間最長,也最深入的人類生活縱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