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掌握策略親子悅讀
看生活版 和孩子一起找未來

文/陳欣希(臺灣讀寫教學研究學會創會理事長) (2022/12/24)

 在過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句話是「口號」,呼籲大家別以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在今日,它是「事實」,告訴大家「不論從事哪種工作,只要努力,都可以有成就」。

 我國中時(距今四十年),老師常叮嚀:「好好念書,考上好的高中,不然就去當女工。」但,事實是──女工也不好當。

 某年暑假,母親拜託姨丈讓我去工廠打工一個月。我起初覺得這工作太好了,因為只要坐著將兩個零件組合起來就行,還能吹冷氣聽音樂呢!做一陣子後,發現看起來簡單的事也得用腦,而且手要巧,心要細,否則……我眼前的零件逐漸堆成小山,影響生產線進度。熟能生巧後,我遇上另一項挑戰:就是「沒有新的挑戰」!這樣的工作經驗,讓當年的我體會「當女工也不容易」,「也許,沒有哪件事不須用腦用心」。

 離家北上讀大學前,親友關心:「念哲學有用嗎?畢業後做什麼,幫人算命嗎?」母親回答:「不知道要做什麼,就表示什麼都可以做。」

 我繼續讀心理學研究所時,親友一如往常的關心我的前途,母親一如往常的回應。有趣的事發生了。我求學時,哲學與心理學也許是冷門科系,現今可很熱門。而且,它們更為我的教育工作打下很重要的基礎。

 這段歷程讓我體會:沒有絕對的「好」或「壞」。但親愛的母親絕對是我的「安全堡壘」(Secure Base),讓我勇於探索,勇敢前進!

 如今,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簡稱十二年國教)的年代,願景是「適性揚才,終身學習」,以成就每一個孩子。學校教師會帶國小中高年級學生探索自我,探索生涯,試著讓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和長處,覺察工作的意義並初探未來。那身為父母的我們,能為孩子做些什麼呢?請看下圖。

 是的,答案仍是「視情況而定」。判斷你的小孩屬於A、B、C哪一類,再決定做些什麼。

 如果孩子是A類,請找個機會和他談談(談你的工作,談某個孩子的偶像,談某篇報導……)。

 如果是C類,請安排機會讓他實際體會這項工作。例如:孩子想當「網紅」,就讓他自拍一支影片。記得,你可別太主動,而要被動的協助孩子。

 如果是B類,父母就要好好利用《國語日報》咯!《國語日報》第四版生活每週四有「尋找大夢想 職人帶你找未來」專欄。

‧中華民國111年11月3日〈職業安全衛生工程師 預防職災 勞工安全的守護者〉

‧中華民國111年11月10日〈製香師 中藥磨粉 手揉調配一縷天然香〉

‧中華民國111年11月17日〈網頁設計師 用美感與技術 設計吸睛網頁〉

‧中華民國111年11月24日〈動物園獸醫師 專治各種飛禽走獸疑難雜症〉

‧中華民國111年12月8日〈二手服飾店員 賦予衣物新價值 打造獨特穿搭〉

 看這幾篇文章的標題,是不是連大人也覺得有趣──原來有這種工作!而且,主編很有「心機」,會在全文下方給線索,請大家猜猜下次要介紹哪種職業,讓人對下一篇職人報導充滿期待。

 帶孩子探索自我,探索生涯,不是急著幫他找工作,而是想讓他將學習與生活緊密連結;有方向,有目標,學習更有動力。而這些文章確實讓人感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也讓人覺察:工作會一直被創造出來;同樣的,有些工作也會消失。這樣的覺察更能引導孩子思考:培養優勢能力,才會讓自己的發展更有彈性。

《國語日報》生活版「尋找大夢想  職人帶你找未來」幫助孩子規畫未來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