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關愛銀髮族
科技產品進駐 在家養老更安心

文/吳第明(臺北市社區銀髮族長期照顧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臺北市政府長照市政顧問)圖/達志影像 (2022/11/23)

 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臺公布「僅老年人口居住宅數」資料,去年第二季全戶皆為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的高齡住宅數,達六十二萬七千戶,相較於十年前的三十三萬戶,將近倍數成長。十年前,僅一名長輩獨居是二十二萬六千戶,而今高達四十七萬七千戶,成長超過一倍。

 臺灣社會少子化,長者缺乏貼身照顧的家人;如何運用蓬勃發展的醫療照護能力,以及資通訊技術、5G布建高覆蓋率等科技優勢,補充家庭照顧量能的不足,讓晚輩放心打拚事業?

 宏碁科技創辦人施振榮今年七十七歲,三年前曾說:「如果科技能讓我安心在家生活,晚年會與妻子一起在家養老。」可見即使是科技思維領先的專家,也以「如果」期許開發更完善的科技照顧模式,代表臺灣這方面發展還有很大進步空間。不過,產官學研四界經幾年磨合,可運用的科技思維與開發的產品已可稍稍加強長輩居家安全。介紹如下:

‧防走失:室內運用WiFi定位功能,室外運用衛星定位、5G功能。將這些定位功能集中在手錶、手環裡,或衣服扣子、項鍊中,不僅家人能知道長輩蹤跡,在長輩離開電子圍籬偵測範圍時,也能自動發訊號通知家人。

‧跌倒偵測:可分下列三類。

 *運用攝影機偵測長輩影像,且透過一些技術或遮蔽方式保護隱私,運用AI演算,自動判讀從影像傳回的資訊,能偵測跌倒畫面,並立即自動通知長者家人或遠端照顧者。

 *智慧床墊或感測墊:運用壓力點、紅外線,透過AI演算,可以獲知長輩臥床和起身離床時間,並通知照顧者注意,避免跌倒,也能因此計算翻身次數,偵測心律,測量體重,演算睡眠品質等。

 *感應地板:醫療感應地板由兩種或多種材料複合而成。這種地面感應器可連結網路,且有示警功能,也可偵測人物進入、離開、跌倒。還可配合智慧家居,收到長輩進入的訊號,可自動開啟牆邊LED照明,或拉開智慧窗簾,確保長輩安全。照護人員則能從感應地板收集到的監測資訊,分析長輩的行為,有助進一步評估警戒臨界點,及早發現異常行為和潛在風險。

‧防災感測:透過煙霧、熱感、水位、一氧化碳及瓦斯濃度等多種偵測器,搭配影像判讀,自動關閉電源與瓦斯;另外,空氣品質偵測器搭配全熱交換器,當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就能從室外引進新鮮空氣,排出室內汙濁物質。

‧生物辨識門鎖:包括人臉辨識攝影鏡頭、指紋辨識器等,可以確保出入人員安全,也能設定失智長輩安全活動區域,降低走失風險。結合保全系統,能獲知長輩幾天沒出門,並自動通知照護者適時電話問安。

‧機器人:掃地機器人已經滿普遍,長輩可藉它減輕清潔工作的體力負荷。此外還有兩種。

 *日常活動機器人:機器人上有螢幕可顯示提示,也有語音引導,帶領長輩定時活動,如語言、欣賞音樂、運動、服藥、喝水、吃飯、如廁等,甚或藉語音指令,從螢幕與家人遠端視訊。

 *陪伴型機器人:外形設計如嬰兒、小孩,或貓狗等寵物,可透過長輩行為提供聲音互動,或配合產生互動的動作,安慰與穩定長輩的心理。

 十年前,有從事高科技產業的朋友問我,他父親一人獨居,但他常常加班,無法每天回家陪伴父親,擔心父親身體機能退化,也擔心父親可能已輕微失智,想知道是否有防走失的產品可提供幫助。很可惜,十年前只有簡易型的防走失手環,以及防走失的 QR Code ,都屬於比較被動且限制較多的簡易產品;現在,照顧科技產品快速研發,比十年前進步許多。相信在長照專業人員與科技人才持續合作下,科技照顧將越來越成熟,在家養老的安全也將大大提升;即使獨居,銀髮族也能活出自由自主的愜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