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成長路醫同行
打破零食文化 給孩子健康未來

文/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 圖/達志影像 (2022/10/24)

 我在書報、網路和各種新媒體上,屢屢談到打破「零食文化」的重要,期許大人不要用垃圾食物來獎勵或打發孩子,下一代才能有更健康的身體與心靈。零食成分中,讓我擔心的不只是精製糖,更是那些化學添加物,包括色素、香精、不好的油脂,皆可能造成更多過敏兒,也讓孩子出現情緒問題。

 其實,不僅兒童遭這些化學物質危害。過去三十年來,各項研究也證實成年人吃加工食品,包括各種糖果、加工麵包、糕點餅乾等,不但造成肥胖問題,也是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疾病的元凶,增加死亡風險。

 然而,父母應該都有這樣的疑慮:如果孩子小時候禁止他們吃零食,長大以後會不會反而吃更多?

 如果忽略少數個案不提,事實上大多數的情形是相反的。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吃加工食品其實是一種習慣,常吃零食的孩子,未來反而吃得更不健康。

三種加工食品
垃圾食物成癮敲門磚

 發表這項研究的馬利亞‧芭赫拉( Maria Balhara),並非在大學任教的學者,僅是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高中生。然而,千萬別小看她,芭赫拉的研究方法經過嚴謹的審核,今年九月更受邀出席美國心臟協會(AHA)大會,上臺報告這項她和布羅沃德學院( Broward College )共同研究的成果。

 研究者自佛羅里達的十二所高中平均抽樣,找到三百一十五名青少年接受問卷調查,訪查於二○一九年展開,並在今年第二次訪查。

 芭赫拉與團隊追蹤調查三年,發現這段與新冠肺炎疫大流行疊的日子,有百分之四十三年輕人的加工食品攝取量竟然逐年增加,而且越吃越不健康!至於剩下的百分之五十七的青少年則相反,在疫情期間越來越少吃零食。

 因此,芭赫拉想知道,市面上零食種類這麼多,在越吃越不健康這組青少年中,有沒有哪一種垃圾食物特別受到喜愛,特別容易成為垃圾食物上癮的「敲門磚」呢?經過分析,果然發現喜歡下列三種食物的青少年,特別容易越吃越不健康,它們是:糖果、精製糕點麵包與冰淇淋類點心。

慰勞獎勵孩子
應採取無副作用方式

 這三種容易讓人「越陷越深」的零食,其實也令許多成年人難以抗拒,它們帶來的不光是熱量,也給大腦紓壓的愉悅感。請你回想一下,你是在什麼年紀愛上這些精製加工零食的呢?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童年時期」。

 當大人用糖果、蛋糕和冰淇淋獎勵孩子,孩子的大腦就容易讓他對這些加工食品有「特別」的情感,加上高糖高熱量的味覺刺激,這一整套「儀式」於是成為未來犒賞自己的最佳選擇。

 美國心臟協會重視芭赫拉的研究成果,是想提醒父母和老師,應在孩子童年時期,幫助他們建立「不靠吃垃圾食物,也同樣達到愉快經驗」的好習慣,以免成年後,健康遭到加工食品的反噬。

 再次強調:世上無法避免的汙染物已經夠多了!如果飲食不好好把關,孩子未成熟的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過度浸泡在糟糕的化學物質裡,實非智慧之舉。大人自己也應以身作則,全家人一起愛惜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