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健康新焦點
增強口腔肌力
身體更健康

文/張楷杰(神經科主治醫師)圖/達志影像 (2022/9/29)

 好一陣子沒檢查牙齒,想趁有空檔的時候找牙醫看看。不過,隨便一家牙醫診所都門庭若市,即使打電話預約,也得等上十天半個月。不僅如此,賣場裡琳琅滿目的牙膏與口腔清潔用品,還有各種廠牌和款式的電動牙刷,在在顯示現代人對口腔衛生的重視。

 牙齒作為消化道的「天下第一關」,可說是當之無愧。大家那麼重視口腔與牙齒衛生,推究原因,可能是擔心年老的時候,視茫茫,齒牙動搖,沒辦法盡情享受美食吧!其實,除了牙齒以外,許多口腔的構造對飲食有重要影響,然而這些身體機能卻常常被忽視。這次我們就來看看還有哪些事情會影響吞嚥功能。

練咬合肌 預防體衰

 如果把嚼碎食物用果汁機的功能比擬,牙齒自然是切碎食物的刀片,負責咀嚼的肌肉則是運轉刀片的馬達。

 人體有四塊肌肉負責咀嚼的功能,其中最大的一塊,在我們的雙耳前方,連接到下巴的骨頭,進而帶動下排牙齒,產生咬合。

 研究指出,咀嚼的力氣與功能不佳,和身體衰弱狀況有明顯相關。為了增加咬合的肌力,專家提出的運動建議包括持續咀嚼或連續不斷的咬牙。

 咀嚼動用的肌肉雖然不多,但是研究發現:嚼口香糖耗費的熱量竟然高達每小時十一大卡,相當於站立或散步消耗的能量。話雖如此,不停咀嚼口香糖,也有促使顳顎關節發炎的風險,因此,這樣的運動還是適度就好。

舌頭靈活 幫助咀嚼

 舌頭可以說是人體最特別的肌肉了。

 一般的骨骼肌,例如手和腿腳的肌肉,都只能單一方向的收縮,但是舌頭的肌肉組織透過複雜的排列方式,可以產生各種角度的運動。

 雜食性的人類,牙齒可以處理各種食材,由外而內包含了負責切割食物的門牙、撕咬肉類的犬齒,以及研磨穀物的臼齒。不過,要把食物推送到適當的口腔位置,就需要舌頭的幫忙了。

 此外,食物被咬碎後,也得由舌頭把食物聚集到口腔中央,再向後推入咽喉和食道。如果舌頭的功能受損,可真的會「食不下咽」呢!

 想訓練舌頭,可以將舌頭用力伸出,然後向上下左右動,就好比做健康操伸展手腳似的。如果這樣「扮鬼臉」被人看見,會覺得不好意思,也可以改在口腔內執行上述的舌頭運動。

 如果服用太多鎮定劑或促進腸胃蠕動的藥物,可能造成嘴脣和舌頭不自主的亂動,間接影響舌頭的功能。因此,這類型的藥物應該儘量避免長期使用。

咽喉收縮 吞嚥順暢

 食物被牙齒切碎後,會變成一團食糜,送至咽喉,然後藉由咽喉肌肉的收縮,像擠牙膏一般的被推入食道,最後進入胃部消化。這一連串的過程如果發生問題,很容易產生嗆咳或者肺炎的危險。

 除了老化以外,如果超過兩天不吃東西,吞嚥的肌肉就會變得無力。因此,想要嘗試一些斷食療法的人,須注意不要過度了。

 咽喉的肌肉雖然很深層,仍可以簡單的活動訓練:在平躺的時候,試著抬起脖子,並努力的使下巴接近胸膛。這個過程會使用頸部前側的核心肌群,對於吞嚥功能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