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教練心視界
解開三角習題 重溫親密關係

已經超過聿庭和弟弟該睡覺的時間,兩姐弟卻嚷著睡不著。媽媽為了讓他們早點入睡,走進他們的房間,躺在床中央隔開兩人,他們卻你來我往的發出怪聲,又嘻嘻哈哈的玩開了。媽媽每晚都這樣折騰很久,常累得睡著。
想讓妻子在孩子睡著後可以休息,或夫妻有時間談天,聿庭的爸爸在妻子照料孩子時做家事;但孩子越大他越失落,感覺下班回家還要做家事,家人卻吃過晚飯就「消失」,房間裡的快樂氛圍很少能參與,怒氣逐漸累積,忍不住時就進房裡罵人,有時還故意把家事擺著,表示無聲的抗議。夫妻因無法融入及缺乏親密感爭吵好幾回,情況卻沒改善,一直消耗親密關係。
孩子無法解決家庭問題
夫妻兩人關係穩定平靜時,足以承載壓力;如果有第三者加入,例如:小孩、公婆、岳父母,或強勢的手足,兩人間原本穩定流動的能量會移向第三者,必須重新取得平衡。這是 Bowen 理論中很重要的「三角關係」概念。
三角關係模式中,常是其中兩人比較親密,另一人容易感到被排除在外,於是不自在。關係中的焦慮和壓力升高,促使對立的兩人都想和第三者結盟。如果關係中的問題沒解決,反易使焦慮擴散,形成數個三角關係。
以聿庭一家人為例:從聿庭出生後,夫妻勢必把原本對伴侶的關注,挪出大部分給孩子;第二個孩子加入,就再分給最小最需要照顧的孩子。需要關愛的人多了,每個人都有關愛減少的失落。所以,別以為生孩子能解決夫妻的問題,因為孩子既是愛的延續,也是愛的挑戰。
經營關係不怕外力介入
如果能及早認知每個家庭都有三角習題,第三角可能是孩子、其他家人、寵物、電動、宗教、外遇,就能儘可能預防親密關係生變。
關係生變其實有跡可循,除了有第三者加入,也可能是親密關係中的兩人壓力大得超載,須利用第三者轉移焦慮。有些夫妻決定生小孩,就是以為可藉此讓對方回心轉意,但小孩是獨立個體,不是解決夫妻問題的工具。
別說「如果不是為了你(孩子),我早就離婚了!」最不須為婚姻問題負責的是小孩,大人的問題要自己承擔、解決。及早了解家庭不同階段會遇上的挑戰,夫妻刻意經營關係,調節自己的焦慮和情緒,保持理性溝通,感情才能回溫,才能攜手合作,成為彼此的神隊友,互相支持,互相滋養。
貼心建議
為伴侶空出時間
就像談戀愛時,兩人刻意約定時間相聚,例如:孩子入睡後,夫妻同時排特休,中午來場午餐約會,請家人在某個假日幫忙照料小孩;找出時間和伴侶定期一對一交流溝通,維持親密接觸,關係自然穩固。
親密關係和親子關係一樣,有經營才有好品質,從「先求有」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