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學習遊戲化暑假不留白
考量個性和人性 制定暑期計畫

文/趙胤丞(企業教育訓練講師、親子教養專欄作家) (2022/7/6)

 孩子放暑假了!你準備讓他怎麼過這兩個月?如果不幫忙安排,他可能只想「睡覺睡到自然醒,電動打到手抽筋」。有一派家長為避免孩子虛度光陰,於是用營隊、才藝課填滿他的時間。明明是暑假,卻好像比平日更忙。我的建議是:沒有完美的計畫,只有適合自己的計畫。因此,適合孩子,符合人性的安排就是好的暑假計畫。

 有些孩子覺得暑假計畫是爸媽硬給的,不是他想要的,難免有點意興闌珊,有些爸媽可能又說「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以前都沒你這麼好命」之類的話,不大能發揮正向引導的作用。該怎麼處理比較好呢?

 把它「遊戲化」!

是商量不是命令

 首先,要和孩子討論制定暑假計畫的目標,千萬不要排滿才藝補習,或全讓孩子自己規畫。然而,討論千萬不要死板板的,這會讓孩子覺得說好的「商量」帶有強烈的引導,變成委婉的「命令」。

 怎麼做才可以勾起孩子的內在動機呢?我的做法是將過程遊戲化。

包含該做和想做

 我告訴孩子,暑假這段時間很難得,基本上有兩件事情要做,分別是「該做的事」和「想做的事」。該做的事就是完成要交給老師的暑假作業和相關複習閱讀;想做的事就是玩遊戲、看影片、學煮飯這類孩子有興趣的事。

 接下來,我和孩子一起計算暑假天數。假設有六十天,我問孩子:「這六十天,你想做哪些事情?」他常會直覺講出幾個答案,這些未經思考的答案可能天馬行空,不切實際,所以我請孩子聚焦思考接下來一週想做什麼。時間比較近,孩子比較容易想像呵!

 利用A4空白紙、一枝筆和幾枚硬幣,就可以幫助孩子思考。

 步驟一:請孩子把白紙對摺四次後攤開,變成十六宮格(如下圖),然後讓他在右上角空格寫下姓名,姓名格下方的三個空格,分別畫上五十元、十元、五元硬幣大小的圓圈,並把金額填上。

 步驟二:和孩子討論出這週最想完成的三件事,依照重要程度,填進由大到小的圓圈:最重要的放大圓圈裡,比較不重要的填在最小的圓圈裡。

 步驟三:在第二排最上面那格,寫下「完成時間」,下面三個空格請孩子寫完成那三件事的具體期限。三件事的完成期限最好錯開,不要都必須在週五完成,否則壓力很大;建議最重要的事最先完成,比較不重要的事最後完成。

 步驟四:第三排空格是請孩子思考:如果有兩分鐘,會先做什麼?然後請孩子把行動寫下來。這是暢銷著作《原子習慣》提出的「兩分鐘法則」,可用來避免想太多卻忘了行動;開始行動後,其實很多事可以很快就完成

 步驟五:最後一排寫事情完成後有什麼獎勵。以左方的表為例,如果完成五十元項目,就獲得五十元硬幣一枚和一杯霜淇淋。給孩子硬幣,是鼓勵他過關賺零用錢。用遊戲化的方式給孩子零用錢,又能讓他完成任務,不是更好的方式嗎?

 步驟六:孩子完成後,我會告訴他:如果說說做好哪些事,再討論可以怎麼把這件事做得更好,獎品就會加倍呵!孩子通常會因為想獲得更多獎品,願意學習檢討成效。

 如果孩子這一週完成表上的三件事,以後的每個星期也都這樣進行,這個暑假,孩子絕對過得很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