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善用心理學學習加分
暑假 帶孩子跳脫框架探索自我

文/黃揚名(輔仁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圖/達志影像 (2022/6/21)

 暑假將至,你打算把孩子送去安親班,還是讓他參加各種夏令營隊?又或者你和孩子有其他規畫?每個家庭狀況不一樣,只要確保孩子不會整天和3C產品黏在一起,都不算糟糕的做法。但如果你希望孩子利用這段沒有課業壓力的時間,藉由某一些探索更加認識自己,那就該好好規畫一番了。

以喜好作為切入點

 相較於教師,父母在引導孩子這方面存在劣勢,所以,你不大可能要求孩子做一些他沒興趣的事情。因此,不妨想想孩子對什麼事物感興趣,再以那件事物為切入點來安排。比方說,孩子對食物特別有興趣,就可以安排他向長輩學習做長輩拿手的料理,或是讓他自己上網找餐廳,然後大家一起去那間餐廳用餐。總之,就是圍繞「食物」主題,安排不同活動。

 你可以觀察孩子做每一件事情的投入程度,也可以事後再和他談一談,找出他對做哪一類事情感興趣。

陪孩子走出舒適圈

 找到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以後,可以引導他稍微跨出自己的舒適圈,也就是說可以跳脫他喜歡的主題,改以事情的類別為探索的方向。比方說,你發現孩子喜歡找資料並實際驗證,就可以給他一些有趣的議題,像是「機器人是否也該享有勞工權益」等議題,讓他多找一些資料並加以彙整。

 建議你幫孩子設定一些預計達成的目標。這樣,他才不至於在探索過程迷失方向。你也可以設定一些獎勵機制,鼓勵他廣泛探索。

幫忙打造展演舞臺

在自媒體盛行的現在,要讓工作成果被看到,比以前容易多了。我鼓勵你幫孩子打造一座舞臺,讓他展現探索的成果。可以是一個podcast節目、一個串流影片平臺的帳號,或是建個網站。如果可行,當然也能結合可以獲利的方式,讓他做起事來更有感覺。

 相較於西方社會的孩子,我們的孩子都被保護得太好,以至於不知道怎麼打造舞臺,並且自在的站上去展現自己。這一點,其實不少成年人必須自我檢討──我們大半沒有幫自己打造舞臺的經驗。如果是這種狀況,那就和孩子一起練習打造舞臺。倒不是希望成為網紅,但至少能把自己累積的成果做成紀錄,和有同樣喜好或需要的人分享。 

貼心提醒

 探索時,孩子可能發現自己的喜好改變了,或是受到挫折,以致缺乏勇氣繼續下去,但其實探索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要成就什麼,而是要越來越清楚自己的樣貌。所以,不要對孩子說:如果你現在放棄了,那先前投注的金錢、時間、精力,都浪費了。這樣不會改變孩子的心態,反而增添他的罪惡感,也降低他未來繼續探索的意願。

 你該做的事,是陪孩子反思:在這段探索的過程中,他有什麼收穫,再想想這樣的經驗,對他的未來可能有什麼幫助。就算結果只是發現他不喜歡某一類事情,也是不錯的收穫。只是,建議你多和孩子談談他不喜歡這類事情的原因,或許他只是因為一些和人有關的原因,所以不喜歡某類事情。如果因為細枝末節,放棄很適合自己的事,實在很可惜。身為父母的我們,可以幫他找找出路。

 最後,提醒大家,探索的過程或許耗時又費力,還不見得馬上就能看到成果,但是,當你越不抱持目的,而是把探索當作習慣,那麼,收穫反而會更加豐碩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