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E世代海歸老爸實戰錄
用101分作業卷 教出A+學生

文/Mr.6 劉威麟 圖/達志影像 (2022/4/18)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學者,上個月發表一篇研究報告,收錄於《創意心理學》期刊上。他們發現,如果經常用「同一種方法」處理事情,處理得太熟練,會在腦中產生「軌道」(rut),它和會讓車輪深陷其中的泥淖一樣。

一招闖天涯 
不利自我提升

 人的思考方式一旦陷入「軌道」,不但有礙創造,還容易讓人安於現狀,不願提升能力;孩子長此以往,長大後進入職場,對工作可能只把自己分內事情做完就想下班,不想做得更好,也沒動力使自己的人生更上一層樓。

 我的兩個孩子在加拿大公立中學上課,第一個星期每天都非常忙碌,他們抱怨:「爸爸,你之前不是說外國學校沒有回家作業嗎?」

 兩個孩子不但有回家作業,而且下午三點鐘放學一回到家,就開始寫作業,寫到天都黑了,窗簾也拉上了,他們還沒寫完。女兒把回家作業拿給我看,我才知道為什麼他們作業寫這麼久。

 在我眼前的是一張數學科的學習單,老師要求學生在有X軸和Y軸的坐標平面上畫線,題目是:「請畫一條長得像『山』的線」。

 這題目有趣了!一般我們對外國學校的印象,是教師授課常會出要學生自由發揮的「申論題」,也經常出「專案」讓學生分組討論並上臺報告,但沒想到連讓學生回家寫的小作業,外國的老師也出得好靈活,就是不希望讓每個學生寫出一模一樣的答案。

 「哎,那你就隨便畫一座山出來嘛!」我如此建議苦惱的女兒。

 女兒竟然拒絕,她說,她打算好好想一座比較特別的「山」。

 為什麼呢?因為作業答案與眾不同又優秀的同學,老師在下一次出作業時會特別提到他的名字,比方說,上次的作業是畫一個圓圈,有一個名叫艾登的華裔學生表現特別好,用數學公式畫出一塊「圓蛋糕」,老師就在班上公開點名:「艾登,做得好!下次記得在你畫的蛋糕上加點『鮮奶油』呵!」

鼓勵多動腦 
為妙答案加分

 原來,歐美老師審題的邏輯,依然分成「答對」和「答錯」兩種,但「答對」這部分,還分一百分(只是答對)和一百分以上(答得比「正確」更好)兩種。身為學生,大可以簡單寫「標準答案」,拿到滿分就算交差,也可以想出一個絕妙的答案,拿到一百零一分,以得到來自老師如山洪暴發一樣的盛大稱讚,以及周遭同學的羨慕眼光!

 由於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只要願意,可獲得比滿分更好的成績,孩子因此更想挑戰,更想好好思考,想出超級棒的答案。老師要學生「畫一座數學山」,孩子絕對不願意隨便畫兩條線結案,一定絞盡腦汁,想畫出一座特別美的山,最好能畫出連續又有高有低的起伏山巒……

 孩子每天收到這種挑戰,也會養成「良好習慣」——每天只要多「投資」一點點作業時間,就有機會思考出更好的答案。想想,歐美的孩子每天寫這樣的題目,從小到大都在寫這樣的題目,我瞬間了解,為什麼歐美教育比亞洲教育更能夠教育出傑出的「A+學生」。

 接受歐美教育的學生從小就被拉出那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者所稱的「軌道」,不陷入其中,而且,不只是孩子習慣這種彈性,連老師也愛上這種教學方式,猛出與眾不同的題目,希望吸引學生發揮創意,寫出更加與眾不同的答案……

 每天刺激學生寫超過一百分的答案,每天訓練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相信孩子未來面對各種新趨勢,都能走出創意新路。人生的考驗向來沒有一百分,會出奇招者,才是二十一世紀永遠不敗的常勝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