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師橋有愛無礙
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素養

到東門國小開會,在校門口巧遇前家長會長,打過招呼後,她略顯緊張的問:「請問孩子在課堂學習的『素養』是什麼?聽其他家長說以後期中、期末評量都會出現『課內、外素養題』,您知道哪裡可以補『素養考題』」嗎?」
解決生活面臨問題
我們散步到校園涼亭裡坐下來談,首先讓她了解「素養」是什麼。
「『素養』說的是來自一○八新課綱的『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了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要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課綱中學術性的「素養」,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一個人生活中最根本所需要對應環境的條件」。
話說回來,「素養」並不是什麼新花樣,也沒有什麼深奧理論,就是讓我們陪著孩子、依孩子的特性,一起去認識這個世界。引導孩子透過課業學習,把所學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來解決問題。
我們當爸媽的,該扮演什麼角色、怎麼做、如何介入,或是在什麼情況該放手,都需要適度的拿捏。尤其要理解,孩子除了學習知識和技能外,學習經營人際關係、團隊溝通合作,以及訓練情商的技能都相當重要。
靈活學習各種素養
教育政策為因應孩子的學習路徑和方法而改變,所以調整了升高中或大學的招考方式,減少以單一考試選擇學生的比重,希望更著重學習歷程的多元展現,讓每個孩子依天賦潛能,找到適合的人生跑道。
因此,國中、國小也跟著調整,學校紙筆評量的題型不再只有記憶題,適度增加了「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等向度的命題內容。這種方式,跟過去的「背多分」差異很大。
我相信許多爸媽都會和這位家長一樣的焦慮和恐慌,建議在家裡不妨這樣教孩子「素養」:
‧數學素養
從吃披薩可以培養數學素養。孩子都有吃披薩的經驗,當打開香噴噴的披薩,請孩子觀察披薩是如何分割的。仔細看看,披薩切邊是否都相交在同一點,這個點如何稱呼?除了學習分割圓的方法和平分概念外,可請孩子把紙盒完全打開,和孩子一起討論盒子的展開圖,訓練孩子的空間概念素養。
另外,觀察「衣」方面隱藏了哪些數學祕密。舉例來說,拿出衣櫃中最喜歡的一件衣服,翻開衣服內側的標示牌,可能發現有「M」、「棉100%」,一種是符號(英文字母M),一種是百分比。家長跟孩子說明,通常L表示大尺碼,M中尺碼、S小尺碼,以便購買者方便選擇。另外,「棉 100%」表示衣服以純棉製成,未添加其他成分,消費者可依需求來採買。
‧語文素養
如何在生活中培養語文素養呢?可設法讓「生活中的語言」更精緻。例如當幼小孩童滿足的說:「好吃!」大人可分段引導他說出完整句:「媽媽煮的紅燒獅子頭真好吃!」接著,不妨問他怎麼好吃,是口感滑順、彈牙,好吃到讓人齒頰留香嗎?讓孩子學習用更豐富的詞彙來形容。
同時,經常要求孩子講完整句子,表達完整概念。雖然孩子剛講兩個字,大人就知道他要說什麼,但為了培育語文素養,多讓孩子清楚表達;請他想一想用單句和複句的語法表達時,溝通者感受是否不一樣。
創造趣味實作機會
簡單的「讀」、「寫」素養訓練,可在親子共同閱讀中培養。親子共讀後討論:最喜歡書中哪個角色,為什麼?如果自己是書中角色,會用什麼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爸媽也說說自己的看法,讓孩子「理解和體會」每個人都有不同觀點,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想法。
創造一些情況,讓孩子寫些小字條,寫出心中的規畫,或畫下內心的期待,作為對家人的善意提醒或祝福。總之,要讓孩子感受到知識變得「有用」,讓學習動機變得「有趣」。
其實,傳統教育也都提過這樣的概念,不過一○八新課綱最關鍵提升比重的地方就是「態度」——經由「習得知識、技能」後產生的價值、判斷和個人感受。讓我們一同協助孩子擁有自學能力,對新事物保持好奇心,遇到什麼都願意嘗試,願意探究、自主學習、思考表達,這才是「素養」教育的真正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