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健康新焦點
月夜越瘋狂 原來是燈光惹的禍

文/張楷杰(神經科主治醫師) (2021/9/9)

 又快到一年一度「賞月」的日子。古早的時候,晚上沒什麼消遣,許多人會在美好的月色下說故事:東方有廣寒宮嫦娥寂寞度日的神話,西洋則有看到滿月後變成恐怖狼人的傳說。滿月的夜晚,似乎有種讓人神智變化的魔力,無怪乎「瘋狂」的英文Lunatic也取自羅馬的滿月女神之名。

 月的陰晴圓缺稱為「月相」,也許是受到這些古老傳說的影響,許多醫學研究也都曾探討月相是不是會影響疾病的發生,包括腦中風、心肌梗塞。當然,近期的發現都證實了這些真的只是鄉野奇談。

 然而,這些說法也不全然是空穴來風,近期一個針對睡眠的研究就發現,在滿月的日子,人們平均睡眠時間比新月的日子少了二十分鐘。雖然相差時間不長,但也讓人思索其中意義。

●燈光造就現代狼人

 自從電燈發明以後,我們的夜晚也明亮起來。電視、手機的興起,造成了黑暗被驅趕到越來越深的夜裡。土耳其的調查發現,住在都市的孩子有將近四成是開著電燈睡覺的,另外有一成,則是與電視一起安眠。

 這些燈光會抑制大腦褪黑激素的刺激,影響我們的日夜睡眠週期,除了造成睡覺時間往後延遲、整體睡眠時間縮短之外,也會增加焦慮症發生的風險,就好比是每天沐浴在滿月之下的「現代版狼人」。

 話雖如此,每個人對於夜光的反應倒是相差甚大。一般來說,當照度大於三十勒克斯時,褪黑激素分泌就會受到影響(室內燈光的平均照度大約是五百)。不過少數比較敏感的人,即使是夜晚窗外的微光(小於十勒克斯)也會受到干擾。因此對於有使用夜燈的人,最好還是挑選一個最適合你亮度的產品,才不會影響睡眠。

●夜燈亮度老少不同

 對於光線反應的差異,除了起因於每個人大腦的敏感性不同以外,其實瞳孔大小也會影響光線射入的強度。患有白內障的老年人,因為眼睛比較不透光,雖然比較不會受到夜晚燈光影響,但長輩的夜晚也會比年輕人暗些,除了容易造成跌倒,也常因為視線不清,產生杯弓蛇影般的幻覺。因此有長輩的家庭,在房間到廁所的路上還是要注意照明,避免危險。

 相反的,小朋友特別清澈的瞳孔,對於夜光產生的反應也更加劇烈。即使是關燈後手機微弱的光線,都可能會影響孩子的睡眠。更有研究指出,小朋友夢遊、夜驚的行為,和夜晚的光線有正比關係。因此,切勿為了安撫孩子,就讓他們開大燈睡覺。適當使用遮蔽藍光的眼鏡或屏幕,也可以減少燈光對於褪黑激素的影響。

●天黑休息順應自然

 夜晚燈光對人健康的影響,其實不僅止於睡覺熄燈後。如果在傍晚或吃完晚餐後照射太亮的光,也會影響到睡覺時間的睡眠品質。

 因此到了晚上,如果不是有閱讀的需要,不妨漸漸減低室內光線,培養睡意。我們畢竟是照著日夜週期演化而來的動物,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