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天氣災害的風險管理

桃園市政府消防局昨天上午十點多接獲報案,有一名工程人員在桃園區與八德區交界處下水道涵洞施工時,因暴雨引發湍流被沖走失蹤,請求派員緊急搶救。同時間,臺鐵桃園內壢到富岡路段也因暴雨淹沒鐵軌,雙向列車暫時停駛,直到中午積水消退才恢復通車,導致鐵路交通秩序大亂,各班次列車嚴重誤點。
受到鋒面通過影響,新竹縣以北從前晚開始雨勢陣陣。昨天降雨範圍再擴大到臺中市和南投縣,雙北和桃竹地區雨勢更是滂沱,接連傳出道路淹水災情;臺鐵列車受暴雨影響,部分班次誤點超過兩個半小時。最遺憾的是,桃園市在下水道涵洞整理纜線的工程人員,警消緊急動員沿線搜救,至昨天傍晚仍未能尋獲。
這次災情雖肇因於鋒面過境引發暴雨,卻並非完全無法預防。全臺昨天最高時雨量是桃園市楊梅區五十二毫米,並未超過現有下水道系統排水防洪設計。若確實做好疏浚,昨天的降雨應不至於發生這麼嚴重的道路積水,顯見政府對下水道的維護管理,長期流於梅雨季和颱風季的應景工程。
即使如此,氣象署已在前天晚間對基隆、雙北和桃竹苗發布大雨特報,昨天清晨起更密集發布六次豪大雨和雷雨特報,提醒中部以北應注意瞬間暴雨,還是無法激發大眾危機意識。若能隨時注意氣象署發布的天氣警報,在風雲變色瞬間即時啟動風險管理,就能避免類似憾事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