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打詐防騙 教育是重要一環

(2025/4/15)

 警政署刑事局日前破獲一起詐騙集團設人頭公司,以多層次非法轉帳洗錢,半年贓款達二十五億元,其中臺南一名史姓退休男子因「假投資」被騙兩千萬元。詐騙集團橫行,光是打詐儀表板上路後的去年八月至十二月,全臺遭詐騙財損就達六百三十億元。

 更令人咋舌者,臺南一對情侶和內湖一對母女,都在去年分別因遭假投資詐騙而尋短身亡。為防範此類慘事發生,警政部門在與電信業合作圍堵詐團行騙、與金融機構跨領域打詐防騙;以及與相關跨領域共同保護遭詐欺的潛在被害民眾等,都有一定成效。但如何結合教育界力量,加強打擊詐騙能量,仍有努力空間。

 大專校院學生是社會重要資源,也是可能遭詐騙的「潛在被害人」,因此維護治安的機構宜走進校園宣導法治教育,並進行打詐防騙的實務討論。如能合作進行AI預警監控的研究尤佳。

 從小學到高中的國民教育,本就應從小到大(受教年齡),從低到高(學習層次),分階段接受目的在維護社會安穩發展的法治教育,包括對可能涉及的行騙人與事的認知,以及適時、適當、正確的因應之道。

 識詐及阻詐是防詐的兩大工作,兩方面的認知和體驗,親師豐富得多,學生應多學習。但詐騙集團在當今的社會橫行,騙術不斷翻新,長輩和教師也不妨多聽學生的識詐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