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慎因應對等關稅衝擊臺灣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公布全新的對等關稅措施,震撼全球。其中對臺關稅高達百分之三十二,出乎朝野意料之外,產業界尤難接受。府院與企業座談後決定採取五項策略,謀求與美方商談降低稅率,成效如何待觀察。
國內財經專家認為,白宮對等關稅政策粗糙且不合理,但其對臺灣的影響卻是立即而明顯的。昨日臺股「黑色星期一」收盤下跌兩千零六十五點,創下史上最大跌點紀錄。如果美國對等關稅稅率未能降低,受衝擊最大的產業涵蓋工業與農漁業出口,前者包括電子資訊、機械、鋼鐵、金屬、家電、汽車與零組件及建材等。農漁產品則以蝴蝶蘭、茶葉、毛豆、吳郭魚、鱸魚及鬼頭刀為主。
因川普關稅影響重大,我方赴美談判的代表團責任艱鉅。賴清德總統宣布我不採取關稅報復、談判從零關稅談起,是表達善意,但以川普自我中心性格,可能並不在意;至於其他三項策略:擴大對美投資、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解決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與洗產地問題,都是實質問題,關鍵在能否吸引白宮注目。
昨日有美媒記者在「空軍一號」班機上問川普,如何對應要求他商談的五十多個國家領袖,他直截了當回答:「除非給很多錢(意思給美國),否則免談。」又如台積電允諾投資美國一千億美元,迄今未見他有善意回應。所以目前與美方談判必須堅持臺灣利益,審慎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