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家人新關係
重新認識孩子的數位好朋友
(2024/9/19)
最近在一場以「滑世代的家庭經營」為主題的親職論壇中,提到數位時代與家庭的關係,以及可能帶來的風險及因應的建議,也舉一些實例佐證,不過,在臺中場次遇到一個夥伴,提出令人深思的問題。
玩手遊等於沉迷嗎
「老師,我是○○協會的負責人,剛才聽老師提到要多參與孩子的數位遊戲,我會嘗試和孩子一起玩手遊。可是又擔心他玩得太開心,最後愛上手遊,然後就沉迷了,所以我儘量忍住不陪他玩……」聽著這個暫時「卸下」專業職稱的媽媽的憂心,我的心情也跟著複雜了起來。
我心想:是什麼「邏輯」讓父母直覺的將手遊與沉迷連結在一起,以至於寧願忍住可能營造出的親子歡樂時光?想起有次在工作坊中,一個阿媽開心的分享和孫女的「抓寶」經驗。
「老師,我小孫女好厲害喲,每一次我們抓寶可夢的時候,她根本不認識字,可是好會認圖形,然後告訴我怎麼抓。有一次,我發現她竟然會念出基○路(路名),原來哪裡有什麼怪物,她全部記起來。還有一次,她竟然認得英文字母……」阿媽邊說邊拉著我看她手機裡一張張和孫女的抓寶日記。
可能有父母認為這兩個例子不一樣,一個是媽媽,一個是阿媽,媽媽須負教養責任,阿媽樂在含飴弄孫,但我看見的卻是誰發現了讓孩子樂在其中的寶。
手遊變益友的原則
孩子小時候,我們總鼓勵他們交新朋友,並且希望帶來家裡或是相約一起到公園玩耍,孩子認真聽進去了,有一天,他說我的「新朋友」是某一款手遊,我們就拉下臉,嚴肅的請這個朋友離開家門。難道手遊就只會是損友嗎?不妨掌握幾個原則讓損友變成益友。
‧主動認識孩子的新朋友,比被動發現來得好。
在目前看似不可逆的數位時代裡,孩子遲早會接觸各種數位遊戲,與其處在防不勝防的擔憂中,不如主動選擇適合的數位活動,讓他們交到的「新朋友」至少是父母認可的遊戲,像是益智或創意遊戲。
‧有父母一同遊戲,孩子更容易練習控管能力。
我常在講座中提醒父母,數位使用規則之所以不容易遵守,許多原因來自我們根本沒玩過數位遊戲;相反的,使用經驗會讓我們更理解與掌握規則,和孩子在遊戲中創造更多愉悅感受,更重要的是教他和遊戲的相處之道。
‧親子數位遊戲讓虛擬與實體更靠近。
當我們與孩子在既定規則中一起使用數位遊戲時,不自覺創造共同話題;遊戲結束離線後,體驗到的感受與經驗可以延伸到真實生活,例如討論在遊戲中選擇的對與錯,生活周遭有哪些類似遊戲角色的朋友,如何益智增能等。
數位時代的教養總有新鮮事與新挑戰,父母必須有願意更新並改變的態度,與其憂心孩子交到「壞朋友」,不如先嘗試跟孩子的「好朋友」交朋友。反正好與壞,要先認識了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