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運動員的生涯規畫

(2024/8/19)

 每當奧運、亞運後,國人歡慶國手得牌之餘,總有人談起基層選手的艱辛。多數運動員在成名之前,不僅訓練過程辛苦,生活也很清苦,卻未必人人能成名。一旦受傷或退役,人生必須重新規畫。

 不論哪一種運動項目,從訓練、出國比賽的住宿、交通,到就醫、恢復等經費,全都所費不貲。多數人須兼職、打工,才能負擔。就算入選國手、黃金計畫,有了營養金補助,仍然相當吃力。

 在訓練和比賽經費上,確實需要國家投入更多資源,或是有更多企業提供贊助。然而,對運動員的長遠人生來說,更重要的是生涯規畫,不僅運動員必須自覺,學校、訓練中心也應提供生涯輔導。

 雖然在不同運動項目,運動表現的高峰和退役時間有所不同,但平均退役年齡約三十歲出頭,最大的風險都是受傷。運動員一旦受傷嚴重,運動生命可能就戛然而止,有些人轉職擔任教師或教練。

 然而,學校教師、教練的職缺畢竟有限,到健身房擔任教練也要承擔業績壓力。不過,運動員的優勢是,耐挫力比一般人更強,管理時間、進度、目標及團隊合作的能力,都是運動訓練的一部分。

 所以,即使從小立志成為專業運動員,也不能放棄專項運動之外的學習,不論是學科或培養多元興趣。如果在專項運動之外,能將興趣培養成第二專長,就能成為運動退役之後另一段人生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