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販售蝙蝠標本的危機
(2024/8/16)

專注於蝙蝠生態研究的臺師大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黃俊嘉最近發現,國內越來越多賣家透過網路販售蝙蝠標本,有的甚至標榜是自然死亡的臺灣本土蝙蝠,連忙透過社群平臺呼籲,無論是國外或臺灣蝙蝠,即使是基於研究和教育目的,都請大家不要購買,避免助長非法獵捕歪風,破壞自然生態平衡。
相較於研究團隊在二○一八年調查,國內電商平臺僅有兩三筆販售資料,業者今年在網路販售的蝙蝠標本,庫存數量超過一萬四千隻,且幾乎都宣稱是撿到的「正常死亡完整遺體」,數量多到讓相關學者難以置信,直呼「我們做一輩子都不可能撿到一千隻完整的蝙蝠屍體。」
儘管業者在農業部林保署派員訪查時,改稱標本是從國外電商購買再上網轉售,並不是在國內獵捕製作標本。林保署也根據網路照片初步研判,標本應非我國保育類蝙蝠,但確切物種有待DNA鑑定。面對業者用「昨是今非」迴避《野生動物保育法》罰責,林保署應勿枉勿縱,詳實追查標本來源。
網路販售的蝙蝠標本無論來自國內外,均會助長違法獵捕野生蝙蝠歪風。更值得注意的是,農業部近幾年採集監測蝙蝠檢體,曾陸續發現六例與狂犬病有關的麗沙病毒,還檢測發現六種冠狀病毒。業者若為牟利,惡意欺瞞獵捕野生蝙蝠,無異在大家生活周遭暗藏人畜共通傳染病的不定時炸彈,事涉公眾健康安全,絕對不能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