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醫療資源城鄉差距何時能解

(2022/4/22)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上週公布,調整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輕、重症分流收治原則,各縣市政府隨即陸續啟動無症狀與輕症確診者居家照護措施,並配合指揮中心協調社區藥局送藥到府。

 居家照護雖是為了緩解Omicron病毒株快速傳播,病患蜂擁導致醫療量能崩解危機,卻也是臺灣社會邁向病毒共存,逐步重返正常生活的必經過程。然而指揮中心把社區藥局送藥到府列為配套措施,再度暴露我國醫療資源城鄉差距問題嚴重。花蓮縣透過藥師公會積極協調,已有二十六家社區藥局參與送藥到府,但全縣十三個鄉鎮市有七個鄉鎮沒有社區藥局,符合到府服務規定的藥師嚴重短缺。除了花蓮,臺東縣和部分縣市偏遠鄉鎮也面臨同樣的困境,原因都與醫療資源不足有關。

 偏鄉醫療資源短缺情形難以一言道盡,衛福部三年前因應少子化危機,仿照美國推動「開放醫院」制度,讓婦產科診所醫師與醫院合作接生,確保產婦與胎兒安全,花東兩縣有些鄉鎮連婦產科診所都沒有,奢談加入試辦計畫。排灣族醫師徐超斌感嘆,南迴公路臺東縣四鄉鎮沒有半家醫院,十二年前開始募款籌建南迴醫院,終於在去年成立首家居家護理所,第一家診所預定今年七月開張服務。

 生病就醫是基本人權,我國健保制度再怎麼被各國稱道,醫療資源城鄉差距沉痾未解,總是要偏鄉民眾自主應變,政府實在沒什麼好沾沾自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