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SOP須落實
(2021/12/12)

中央研究院研究助理確診感染新冠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證實,應該是實驗室感染,尤其是實驗室桌面、門把,都驗出病毒陽性反應。
雖然這起案例與社區感染無關,然而實驗室感染,甚至病毒外泄,卻是不應該發生的事情,否則將令人聯想到外界質疑的武漢病毒研究所。中研院P3實驗室訂有完整嚴謹的SOP,但發生感染疑慮時,並未完成通報流程,否則當事者與相關接觸者在第一時間就會隔離。
國內高風險的生物實驗室,P3等級有十八間、P4等級有兩間,在中研院這起案例後應引以為鑑,並盤點、檢視與演練,萬一發生意外如何因應。各實驗室的標準作業流程,從操作步驟、災害預防、災害演練、意外處理、風險評估、通報機制到事故復原等,都有必要落實。
事實上,在專門研究機構、醫院等高風險實驗室之外,國內各級學校的實驗室更是意外頻傳,逾四成曾經發生意外。大學常見的是中毒、灼傷、噴濺到有機溶劑等化學性傷害,中學常見操作機械不慎造成的傷害,如果幸運僅是起水泡,嚴重的卻可能截肢,可見實驗室安全防護的重要。
不論是高科技、高風險的專門實驗室,或是學校的基礎實驗室,標準作業流程與安全防護觀念,都必須從小處嚴格要求。操作人員不應有僥倖想法,也是不能打折扣的基本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