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疫情下開學 應兼顧防疫及學習需求

(2021/7/21)

 全國三級警戒可望降級,中小學即將在九月開學,疫情陰影下如何復學?需要及早思考因應。根據國外經驗,解封後又封城的例子不少,主因是受到變種病毒影響。一旦學校群聚成為破口,後果不堪設想。

 臺北市政府日前提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方案,引起議論。例如學生如何分流、分組上課,減少人與人的接觸,誰可以到校,誰不可到校,未到校的學生如何提供資源,實體、分流及線上授課等多元模式如何並行,都要提前規畫,讓教師有充裕時間備課,家長有足夠時間因應。

 此外,學生到校後,社交距離、飲食隔板、是否全程戴口罩及採取梅花座等細節,也要有完整配套,避免家長因擔心染疫而拒絕讓孩子上學。

 目前國小教師已陸續施打疫苗,但多數家長及學生都還未接種,即使接種疫苗也不代表沒有染疫風險。德國作法是師生都要快篩,持陰性證明或健康紀錄卡,才能進入校園。此作法或可參酌,不過快篩劑費用昂貴,若實施,政府也要考慮專案補助。

 暑假已過近半,家長都渴望九月開學後,孩子可以回到校園安全無虞的上課。中央應從防疫及教育專業考量,儘早訂定全國一致原則,再由地方政府、學校因地制宜,從實際作業面落實規畫。如此可避免教育現場混亂,而影響學生受教權,也讓教學現場有餘裕思考如何妥善運用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形塑出新的教育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