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要站在堅實道德基礎上
(2021/5/24)

臺灣對抗新冠肺炎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已有一段時日,一般民眾尚能共體時艱,遵守相關防疫規範,但也有一些民眾迭做出違法脫序行為,令人憂心成為防疫破口,顯見防疫抗疫要奏效,徒法不足以自行,必須全民站在堅實的道德基礎上,善盡哲學家康德所稱「不可作為的義務」,進而實踐「應作為的義務」。
嚴防疫情延燒,民眾能做的、該做的,其實都是知易行易的事,包括三級警戒民眾外出不能不戴口罩;室內五人以上、室外十人以上群聚都屬違規,都是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應遵行的法規和自律性道德。但近日各地屢發生有人出外或進商場、搭公車卻不戴口罩,受人好意提醒,非但不肯接受,反而飆罵反擊;違規群聚遭檢舉,亦以惡劣態度相向,人品低劣令人側目。
防疫期間,亟需加強道德力量予以改進者還包括:不可在街頭及公共場所隨意丟垃圾,尤其是可能傳染病毒的使用過的口罩,最令人惡心;更不可任意傳播未經證實的疫情假訊息,可能干擾防疫;至於經檢驗為確診者,在接受疫調時提供不實行蹤資訊,則不僅是道德問題,更已違法。
當然,近一年半來,在第一線進行防疫工作的醫護人員,夜以繼日的辛勤維護國人健康,非常值得敬佩。近日來,不少退休的醫護工作者,自願加入相關照護工作,精神可感,他們在此艱困時刻,對整體社會提供的善行義舉,也就是康德說的「應作為的積極義務」,值得學習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