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團結抗疫的萬華人

(2021/5/23)

 電影《艋舺》賣座走紅的時候,許多觀眾誤以為,萬華是處處幫派、經常鬥毆、治安不佳的地方。最近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萬華成為重災區,又再度被貼上標籤,汙名為「毒窟」、「禁區」,只要說住在萬華或去過萬華,旁人立刻退避三舍。

 事實上,萬華面積很大,住著近二十萬人,各行各業都有。因為是老社區,弱勢者多,捷運站附近也聚集不少街友。當萬華一傳出確診病例,夜市停業,街上人煙稀少,多數人在家避疫,在地里長、社福團體、熱心人士卻隨即動員起來。

 據作家林立青臉書轉述,有攤商停業不停工,改為烹煮食物打包,送給有需要的人。長期舉辦居民共餐的里長方荷生,發起食物包計畫,他的食物銀行就成了物資集散地。有餐廳生意受疫情影響,原先採買的蔬果不能久放,都送到食物銀行。

 醫院周邊商家停業,醫護買不到便當,外送員也不敢送,在地社團一號召,留言版上許多人響應,想送便當的人還得排隊。弱勢家庭的家長打零工領日薪,社福團體擔心兒少沒飯吃,隨即把物資包送上門;分送街友時,食物包裡還放入口罩。

 萬華從里長、商家到社福團體,全都團結起來,共同勸募物資,幫助在地弱勢者。老社區這種「人與人的連結」,在急難時成了最溫暖的力量。其實不論任何地方發生群聚感染,都不應被貼標籤或汙名化,因為我們對抗的是病毒,不是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