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 才能落實學權

教育部近期公布大專學生權利調查報告,稱整體學權平均指標符合百分比為百分之九十四點一,較三年前調查的百分之九十一點七上升;在調查的八個項目中,「平等保障」符合百分比高達百分之九十九。從這些數字看來,似乎大專學生權利已獲得極大保障。但該報告引來眾多學生團體批評,直指無法反映身障等各族群學生的實際問題。
確實,要說身障學生能在校園裡暢行無阻,或確保得到上課所需的輔具,多數人恐怕難以相信。而新住民、原住民,乃至移民學生遭制度歧視,也時有所聞。教育部的美好數字不只缺乏說服力,而且無視現實,引發反彈聲浪並不令人意外。
而除了數字,該報告內文表示,本次調查「僅及於學權制度是否建構而不及其成效或滿意度分析」,也就是只查各校有無相應制度;教育部官網也指出,本調查是要了解「有關學生權利保障制度的建構情形」。然而,教育部竟在相關新聞稿中宣稱「維護學權再進步,校園友善有保障」,有誤導之嫌。試問,僅調查制度的有無,卻不問執行效果,要如何知道學權已受維護?
調查制度現況是後續政策的基礎,有其重要性;但教育部不能張冠李戴或避重就輕,使人誤以為甚至自認學權已經落實。唯有實事求是,才能推進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