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多元的兒少內容產業

八月二十日,公視旗下的兒少頻道「小公視」開播,除了傳統電視,也將經營跨媒體影音平臺;而公視早在去年便已經表示,希望以此帶動兒少節目與動畫產業鏈。這可以說是臺灣兒少節目製播的里程碑,我們樂觀其成。
兒少處於心智發展的重要階段,童年時期聽到的故事、接收的訊息、進行的思辨,往往對未來有重大影響。若能以兒少日常接觸的文化環境為基底,產製優質節目,除了能吸引兒少,也有助其身心成長,且可望使兒少熟悉、認同孕育自身的土地。更何況,當今的數位時代,線上充斥各種影音內容,如「艾莎門」等不良影片時有所聞,成人實有必要為兒少把關。自製兒少節目的重要,由此可見一斑。
影音製作結合了腳本、攝影、美術等各項專業,如果長期深耕,自然可打造出產業鏈,一如公視所言;另一方面,參照國外實例就可發現,其能結合的產業並不限於影音節目與動畫。比如,英國BBC知名的幼兒IP「天線寶寶」就跨出電視,發行繪本、玩具,大受歡迎;日本的《巧連智月刊》則是反過來,從學習刊物發展成影音王國;美國的《國家地理雜誌》則為兒童綜合規畫了影音、刊物、遊戲,大大拓展其影響力。
我們期待小公視的開播,可以令國人更關注兒少內容產業,進而結合相關的文化業界,以多元方式陪伴兒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