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民間 推展中高齡教育

臺灣將於二○二五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超過六十五歲;如何協助國民應對老化維持健康,是迫在眉睫的課題。對此,臺灣師大日前提出「中高齡教育建議書」,呼籲應讓學習融入中高齡者的生活,使其擁有自主能力,維持身心健康。
臺師大援引外國研究指出,未上網的中高齡者社會網絡較弱,身體也較不健康,而臺灣長者的上網率低於先進國家。網路對現代生活相當重要。比如,若長者無法使用通訊軟體或網路平臺,自然不利其與外界聯絡,增加孤獨感,影響身心健康。另外,在疫情過後,許多商業與政府服務都改為線上辦理,使用網路已成為獨立生活的必備能力。
早已進入超高齡社會的日本,對此並不陌生。民間組織、各級學校不時會舉辦活動,有時也與企業、地方政府合作,由學生教長者使用智慧手機上網。長者不僅可學到日常所需能力,改善生活品質,年輕族群也會更了解長者,對彼此都是很好的學習,且有助減少代溝。
中高齡者的教育內容,當然不限於網路能力,除了臺師大列舉的理財、防詐等項目,想必還有更多可能。參照日本的案例,除了由政府、教育機關單方面規畫課程,我們也可思考,如何結合民間力量,共同開發更多符應長者需求,且能促進青銀交流的多元學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