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是一堂豐富的跨域課

巴黎奧運在臺灣時間今天凌晨揭幕,四年一度的全球運動盛事,吸引數十億人目光。奧運是各國展現體育實力的舞臺,反映主辦國的文化特色、時代趨勢,也充滿國際關係的角力。超過兩週的賽事,除了觀看選手表現,還有許多議題值得留意。
本屆奧運強調環保永續,所有場館採百分百再生能源,目標是碳足跡減至過往奧運的一半。不過,七月二十二日地球才迎來最熱的一天,巴黎奧運可能是史上最熱的奧運,迫使巴黎奧運組委會不得不為選手村採購空調設備。這說明暖化是全球的迫切挑戰,人類不能僅是紙上談兵。
奧運強調和平的公平競爭,古代奧運即有休戰傳統。然而,全球烽煙四起,俄烏戰爭、以哈戰爭看不到盡頭,南蘇丹、緬甸內戰下的民眾陷入人道危機。這些國家的選手,有些組成難民隊或以個人中立身分出賽,更多是在戰火下的克難條件訓練。國際社會希冀透過體育競賽對話、溝通,甚至化解衝突,仍有漫漫長路。
許多選手的奮鬥歷程扣人心弦。美國體操天后拜爾斯歷經東京奧運的黯然退賽,而今以二十七歲再戰巴黎奧運,打破世人對體操選手的年齡迷思。我國四十三歲桌球好手莊智淵,六度征戰奧運,也寫下臺灣紀錄。他們都是生命教育的典範。
迎接奧運盛典,在見證人類挑戰極限的同時,親師生若能一起探究獎牌之外的各式議題,奧運將是一堂豐富的跨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