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習慣 須及早扎根

依體育署日前公布的數據,全臺灣肥胖人口比率將近四成一;至於兒童肥胖率,依衛福部統計,一一○學年度國中生有三成一過重,小學生則有兩成七過重。衛福部還表示,約有七成肥胖兒童在成年後仍然肥胖,影響健康甚大。在此背景下,行政院院會日前通過的《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草案,重要性可見一斑。
該草案明定,將嚴懲傳播不實營養訊息者,且責成相關單位定期修訂營養攝取基準供學校參考。也就是說,在確保國人得到正確營養資訊之外,更期待學校能協助學童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飲食習慣是健康的關鍵。二○一九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世界兒童白皮書》指出,日本兒童過重比率僅一成四,是OECD國家最低;UNICEF分析,這是因為日本學校午餐營養均衡,且可讓兒童藉此學習營養知識。日本各校的午餐,依法須由營養師與廚師共同規畫烹製,設法兼顧營養與美味,並提供食譜給家長,使專家精心設計的餐食進入家庭,再搭配教學,儘可能幫助學童具備健康飲食的口味偏好與知識,學童長大後,自然能維持有益身體的飲食習慣。
正值《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立法之際,各校與教育主管機關應合作,善用學校環境與資源,將健康飲食習慣深植學童內心,以期降低國人肥胖率,改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