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性平教育 重視男性成長經驗

(2024/12/28)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日前召開「性別平等教育2.0」公聽會,邀集教師、家長、學生代表提出對性平教育的建言,其中多名代表指出,社會文化忽略男性困境,現行教材並未納入男性成長經驗,使得男性以為性平教育和自己無關,還有人認為,性別教育根本就對男性不公平。

 臺灣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法》已二十年,性平教育也是一○八課綱十九項議題之一,在教育現場推動下,性平意識確有提升。然而,至今多數男性的教養仍被期待要展現「陽剛」氣質,例如要勇敢、不能輕易流淚、要保護女生等刻板印象,就連選讀科系都受這類期待驅使,讀文組的男性比率遠低於理組。

 可見父權社會傷害的不只是女性,男性也深受其害。男性的成長過程也受性別框架束縛,被迫壓抑健康的情感表達,甚至扭曲的以暴力來展現能力。目前性平教育對於女性處境改善著墨較多,應儘速完善教材,納入男性相關經驗,鼓勵他們破除傳統性別框架,覺察自身處境,學習情緒表達與溝通。這些都是性平教育的重要一環。

 性平教育不應囿限於校園,家長也扮演關鍵角色。兒少通常以家長為典範,當整個社會在推動性平觀念時,家庭更應跟上腳步,調整教養觀念;在消除性別偏見的環境下成長,兒少自然而然會尊重不同性別,真正落實性別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