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大學生休退學的預警與輔導

(2024/12/23)

 大學退學生重返校園比率偏低、流向未明,監察院日前通過調查報告,要求教育部改進。例如一一一學年退學八千兩百五十人,重返校園僅約百分之二十三點一,但實際狀況及具體流向,均未見追蹤或調查,不利於輔導與協助。

 其實幾年前,監察院就通過調查報告,要求加強大學生休退學的預警與輔導。據統計,大學生退學的原因,主要是志趣不合、學業成績不佳、經濟困難。尤其考試分發入學的學生休退學比率,較繁星推荐、個人申請的學生更高。

 在應對志趣不合上,政府的策略是強化高中階段的生涯探索與體驗,鬆綁大學法規學則增加跨域學習彈性。而在大學端,招生時,對於學校、科系的介紹,以及實務應用與就業,也應提供更詳細的說明。

 大學生的自主程度很高,學校確實不容易掌握學生情況,但運用各種管道加強與學生聯繫,還是能發現學生的困境。一旦遇有經濟困難或成績不佳等學生,應設法給予協助或輔導。若能解決經濟或成績問題,往往就會打消離校念頭。

 即使學生最後仍然選擇離校,也應積極訪問調查與追蹤流向。詳細的休退學統計與報告,對於大學教育政策的制定及改善大學生就學穩定,會有相當幫助。若大學生迫於無奈而退學,是國家社會的損失,從政府到大學都應努力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