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教改三十年的變革與省思

(2024/12/18)

 教改團體日前邀請學者探討教改三十年來變革。有學者直言,三十年教改過程存在諸多問題,成效不如預期;有學者批評教改邊做邊改,缺乏配套,與實務脫節;也有教師對一○八課綱提出質疑。

 臺灣教改第一階段,民間提出「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制定教育基本法」等訴求,之後,政府成立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歷經兩年研議,提出「教育鬆綁、帶好每位學生、暢通升學管道、提升教育品質、建立終身學習」五大建議。但由於邊做邊改,曾遇到不少問題。

 第二階段則是新課綱修訂,以核心素養為主軸,希望培養學生適應現在生活與面對未來挑戰的能力。但修整文史教育的科目與內涵,縮減基礎學科時數,引起爭議。即使學生在PISA、PIRLS評量表現不差,仍有人批評學生科學、語文等基礎學科程度低落。尤其高表現、高焦慮情況確實存在。

 教育改革是一個複雜而長期的過程,教改推動至今三十年,確實有必要根據過去經驗,從制度、政策、學校、師資、家長、學生等多方面著手,找出未臻完善之處,才能建立更優質的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