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數位時代家人新關係
把當機當作依賴科技的檢測器

文/劉容襄(臺師大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博士、兼任助理教授)圖/達志影像 (2024/4/25)

 有「當機」的經驗嗎?

 這種被科技突如其來「沒收」現狀的感覺,真是AI都難以幫我們形容。

 「老師,你一提我就想到有一次好不容易文思泉湧,快要完成一篇文章,結果電腦突然當機。」「文章還好吧,我是寫論文的時候當機,真想把電腦……」「我是手機當機,害我還要跟對方解釋,不是我故意掛電話。」

 「現在當機的機會應該越來越少了吧?科技這麼進步了。」一個媽媽想安慰大家,只是「領情」的眼神看起來不多。

當機影響日常秩序

 「你知道我早餐為什麼吃饅頭夾蛋嗎?」天外飛來了另一個媽媽的發言,大家都覺得是來「亂」的,不過她苦笑著繼續說:「我原本要吃漢堡,到了早餐店,他們竟然說,因為系統出問題,沒辦法營業。我說我看見廚房已經做好了,我可以不用機器點餐……然後店員一直跟我道歉,說真的不行。」

 這個媽媽被科技「沒收」了漢堡的經歷,那一天也在全世界上演,倒不是說非漢堡不可,而是一種生活中簡單的規律無預警的「被斷」了,這也讓我想起另外一件事。

 不久前,中國大陸一間手機叫車公司,因為網路當機,讓近五億使用者哀鴻遍野,可以想像上班時間乘客連不上線,叫不到車,駕駛也接不到單,只能在市區耗油;有的即使連上線了,卻在下車時無法扣款,甚至明明乘客就在路邊,卻因為無法確認彼此的代碼而上不了車。這家公司還有共享單車服務,只是開不了鎖也鎖不了車,以至於當天有人失了全勤,有人被迫放假,更多的是跟著訊號轉圈圈的腦袋,最後依然做了白工。

善用科技輔助生活

 為什麼我們這麼容易被科技「沒收」許多生活常規?我想大家此時一定有許多看法,無非都指向對科技的黏著高了。黏著多半是慢慢挪移,之所以慢慢挪移到科技,是因為便利和有趣,便利可以減輕許多繁瑣,讓我們更有效率的處理事情,有趣則幫助我們紓壓,使愉快驅走煩躁。這些起心動念都是人之常情,也因此習慣了數位科技。

 習慣不是問題,問題在「好習慣」與「壞習慣」,我就不「教條式」的分類或說教了。不過,我常提醒父母該留意的是數位科技之於我們的生活,是「輔助」還是「取代」?前者往正向走去,後者容易淪為負向。

 就好比科技輔助我們免於苦等於路邊叫不到車的窘境,也讓我們不用在櫃檯等候,就可以隨到隨點餐,但是當科技的便利成為常態後,當初的「輔助」在人們習慣的「用進廢退」邏輯中,就「取代」為生活常規,以至於讓「當機」可以肆意破壞原屬於自己的生活模式。

 因此,我們或許可以這樣思考,讓「當機」成為一種檢測器,檢測我們對數位科技的依賴程度,當它停擺了,我們的生活將會如何。

 把便利與有趣的科技放在對的位置,生活的模樣才會真實的握在自己的手上。如果路邊終於攔到一輛計程車,可以體會珍惜,櫃檯前終於輪到你,可以看見店員笑容,好像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