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策略親子悅讀
報紙當橋梁 拉近與青少年的距離

如果有機會和家中的青少年共讀報紙,爸媽最希望透過共讀達到以下哪些效益呢?增加親子互動,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拓展孩子視野……無論答案是哪一個,其實有一個更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親子雙方對於「共讀」這件事的「共識」。
無論是在家操持家務或外出工作,爸媽忙碌一天了,應該不想再繼續「加班」;同樣的,孩子在學校、安親班、補習班被眾多老師盯了一天,他們也不喜歡家裡有另外的「老師」盯著,而且還額外增加他們的「功課」!
因此,我認為與青少年共讀的第一步,是讓親子都能從這件事獲得樂趣,擁有一段「有品質」的相處時光。
首先,父母要先屏除「透過共讀教孩子」的這個想法。當然引導孩子學習正確重要的觀念,父母責無旁貸,但如果可以透過適當文本及討論分享來進行,絕對比一直對孩子耳提面命講道理有效多了。
選擇《中學生報》當作親子共讀的素材,是因為報紙題材豐富,不同閱讀興趣的讀者都可以從中挑選感興趣的內容。《中學生報》一共有十六個版面,其中第十六版「心情故事」包含青少年日常生活遇到的各種情境,很適合用來當作一開始進行親子讀報的素材。
以下,運用《中學生報》第五六○期第十六版〈挑網路新聞 分析交友模式〉說明可安排的共讀步驟與小訣竅。
共讀前
如果本來沒有共讀的習慣,可以找一個「理由」請求孩子「協助」。是的,您沒看錯呵,以請孩子幫忙的方式開啟共讀,甚至略施「小惠」,這是跨出親子共讀的美好第一步。
可試試以下的「臺詞」:媽媽有一個朋友請我幫忙,他在研究關於親子共讀報紙的方式與效果。這件事我一個人無法完成,需要你幫忙。我們可以準備你愛吃的點心邊讀邊享受呵!
共同制定規則,例如:
1.雙方最適合的共讀時間。
2.共讀時,彼此是平等的夥伴關係。
3.討論過程中,對方發言時要仔細聆聽。
4.避免借題發揮翻舊帳或人身攻擊。
‧把這些規則寫下來並加上適當圖示,張貼在明顯地方。
共讀中
1.閱讀測驗題目,或由一方讀出,各自寫下自己的選項。
2.接著寫下推測對方可能的選項。
3.先公布推測對方的選項並說明理由。
4.再說明自己的選項並說明理由。
5.閱讀報紙上的解析說明。
6.說一說覺得自己與選項的解析內容哪些符合,哪些不符合。
7.說一說四類解析中的敘述,自己最希望具備哪些特質?
‧可以約定手勢,過程中只要有人違反一開始制定的規則,另一方可表示抗議!
共讀後
1.可以在家中擇一適當位置張貼共讀的報紙。
2.同一個版面,可以至少共讀三次。
3.要轉換共讀其他的版面前,可以先討論「決定版面及文章」的輪流順序
‧不要要求寫下心得或感想,可以改成用喜愛的便利貼寫下:這次共讀,我發現/我學到/我還想知道……
美好的共讀經驗,會增進親子雙方良好互動。不要貪多,也不要「使命感」上身,好好享受共讀的氛圍,讓自己和孩子不自覺的對下一次共讀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