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心理學學習加分
發現孩子有學習障礙該怎麼做
(2023/11/14)
在臺灣,如果孩子學業成就不佳,我們通常認為是孩子不夠努力,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或是老師的教學不適合孩子,較少認為是孩子能力不夠;即使少數父母認定孩子能力不足,也多半認為是孩子不夠聰明,也就是智能發展遲緩。
其實孩子可能是智力正常,只因有特別的學習障礙,於是產生學習困擾。
臺灣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中,數量最多的就是學習障礙,約占四成。而在所有學生中,學習障礙盛行率約是百分之二到一成。
《特別教育法》中,清楚定義學習障礙是指「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注意、記憶、理解、知覺、知覺動作、推理等能力有問題,致在聽、說、讀、寫或算等學習上有顯著困難者」。不過,《特別教育法》沒有進一步分類學習障礙。如果參照美國精神科學會的臨床診斷手冊,學習障礙可以分為閱讀障礙、書寫障礙及數學障礙這三種。
怎麼知道孩子有沒有學習障礙?最好的做法是帶他去鑑定,目前可以自行帶孩子去小兒心智科或神經科接受鑑定,或透過學校輔導室安排特殊教育鑑定的程序。
如果擔心鑑定比較耗時,或你不希望孩子被標籤化,有個簡易的判別方法,就是看孩子是否有全面性的學習困難,包含學科知識及其他知識的學習。倘若孩子是全面性的學習困難,那比較可能是智能發展遲緩,而不是有學習障礙。
另外,如果孩子在某個學科的表現不是一直很差,那應該是其他因素導致學業成就不如以往,也不是學習障礙。只有當孩子是長時間的在特定學科上表現不好,才較可能是有學習障礙。
降低期待減少負面影響
如果確定孩子有學習障礙,你該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調整對孩子的期待。比如,你知道孩子有數學方面的學習障礙,就不能非要他數學考一百分。
第二件該做的事情,是了解孩子在哪些處理上有障礙,並且協助他找到應對方式,以減緩那些障礙對他的影響。日前有一本書《學習困難戰士求生法:戰勝學習障礙的勇者故事與實用策略》,當中有多名學習障礙者提出他們的做法,都很值得參考。
第三件事情就是和孩子溝通,讓他知道自己的狀況,也清楚這整件事情對他可能有什麼影響。不過,我認為這相當不容易。如果你自認沒辦法正確表達,可以讓老師或是專業人員(醫生或輔導教師)和孩子溝通。但是那時你也要在場,才能用一致的態度來陪伴孩子處理學習障礙引發的狀況。
學習障礙是特性非缺失
雖然一提起障礙,我們很容易會用比較負面的態度來看待,但我仍建議大家把學習障礙當作孩子的特性,如同孩子對火車特別有興趣,或孩子是比較內向的。
父母必須做的事情,是去安排適合孩子特性的學習環境,降低他的挫折,讓他可以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有最好的發揮。我們的態度非常重要,就像海倫‧凱勒如果沒遇上她的家庭教師,她可能一輩子平庸,而不會在歷史留名。
不過,記得要循序漸進,不要一開始就對孩子的潛能期望過深,設立太高的門檻,否則他會很有壓力,你也會很有挫折。循序漸進,順應孩子的狀況調整方式,對孩子才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