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策略親子悅讀
素材吸引人 朗讀成功第一步
為人朗讀,不僅能提升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還能與對方分享自己喜愛的文本和對它的詮釋,更是邀約對方加入閱讀的好方法。
您可能會訝異:朗讀,真有這麼大的魔力?
「聲音」是進入文字世界的小徑;好的朗讀能引人走入小徑,「看見」美好風景。可惜不是每個人都能被聲音引領,即使是好聲音朗讀好內容,有些人仍聽得一臉茫然,然後昏昏欲睡……所以,如果希望孩子「為人朗讀」有成就感,進而愛上它,我們父母得思考:怎麼做,才會讓朗讀有意義?
答案是:我們為孩子朗讀→請孩子為我們朗讀→請孩子為他人朗讀。
「我們為孩子朗讀」是必要的,這不但是「以身作則」,更是讓他知道:成功的朗讀不在標準發音或專業演出,而在朗讀那一刻的專注投入與情感交流。
讓孩子感受「為人朗讀」的喜悅,接下來可請他為我們朗讀,慢慢再賦予他神聖的使命──請他為別人朗讀。這裡的「別人」,可能是識字不多的弟弟妹妹、想要人陪伴的爺爺奶奶、學伴、筆友……
當孩子找到「為人朗讀」的意義──感受到做這件事能幫助別人,就會自動自發的持續下去,然後主動練習。在這段過程中,孩子會提升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大人務必提醒自己──純粹朗讀或純粹聆聽。純粹透過朗讀與孩子分享趣事,純粹聆聽孩子朗讀的內容;聆聽後,不交流,不討論,不問感想。但如果孩子主動就另當別論!
接著思考:怎麼做,孩子能有「成功」的朗讀?
‧挑選大家感興趣的素材。例如《國語日報週刊》第二版到第四版「新知放大鏡」,不但「圖片多,文字大」讓人賞心悅目,每期主題也很多元,能吸引人聆聽並收穫新知。
‧朗讀前,記得多練習,以做好準備。一定要自己先看過內容,而且讀出聲至少一次。先看過,才能理解內容,也會找到喜歡的段落。讀出聲,第一次大多會斷斷續續;第二次會流暢些;第三次甚至會調整語速和聲音輕重。如果自己也很享受自己的朗讀,那鐵定是成功的!
‧演練朗讀時的互動。如一開始所說,有些人聽人朗讀會昏昏欲睡。這未必是朗讀者的問題。有時,聆聽者無法將聽到的內容轉換成具體畫面,漸漸的無法理解聽到的內容,大腦就會自動休眠。這是為小小孩朗讀時可能出現的狀況。因此,爸媽可告訴孩子為「識字量不多的弟弟妹妹」朗讀的小訣竅:
1.與弟弟妹妹坐同一側。
2.搭配朗讀,指出與文字相關的圖畫或照片(例如:介紹水豚時,一定要有圖畫輔助才行)。
3.適時讓弟弟妹妹指出圖像或回應小問題。
4.不用全篇讀完,讀一個意義段落就好(若文章中有「小標題」,無論它後面有幾段,都算同一個意義段)。
為大人朗讀,也許不用幫忙讓他腦中有畫面,但也可想想:如何不讓彼此有負擔。對此,我建議:
1.朗讀大標題。
2.讀出小標題讓聆聽者選擇感興趣的內容(以一四四○期「新知放大鏡」為例,文章有五個小標題,都找到了嗎?觀察一下它們的編排順序)。
3.朗讀對方選擇的小標題以下的段落,並邊朗讀邊指出與文字相關的圖畫或照片(例如:介紹水豚時,一定要有圖畫輔助才行)。
如果對方很專注的聆聽,如果對方想看沒聽到的內容,如果對方追問「下一次朗讀是什麼時候」,就表示成功了!
假如孩子自覺朗讀得不大好,別告訴他:「沒關係,已經很棒了,大家覺得很好呢……」而是問他:「要不要再練習幾次?」陪他找到「讓自己更好」的方式。讓孩子漸漸發現「我做得到,也做得不錯」更重要!